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国的交锋愈发激烈。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发酵。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的摩擦无疑对全球秩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很多人都在猜测那些悬在中美之间的大佬们会如何选择立场。不过,最近一波转变却来自于另一个国际组织——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被大家熟知的名字——博雷利。或许有些人并不清楚他是谁,但在中国人的印象中,博雷利早已不是陌生的人物了。2018年,作为欧盟贸易委员,他多次访问北京,试图就中欧贸易达成协议。然而,一度颇受中国大众关注的“欧洲小鲜肉”似乎在今年初开始了对华转变态度的“变脸”行动。据多家外媒报道称,博雷利此前曾公开表示担忧中国对欧洲品牌的技术转让问题,还曾发声支持欧盟调查中国企业是否出口资助。这一现象在中方看来,也许是欧盟在经济上出于抹黑中国的目的,但毫无疑问,博雷利的表态确实为中欧贸易争端添上了一份不确定性。
除了博雷利,冯德莱恩更是备受瞩目的人物。退役的德国国脚,如今成为了欧洲统一党主席的他,在今年6月召开的一个会议上,发表了一番相当“恶劣”的言论,说道:“我们不希望中国愿意按照规则行事的时候可以依旧享有市场准入权。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然而不久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一番表态似乎明确了德国政府这段时间的转变。她表示德国国内不会限制中国企业的市场准入,并称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在欧洲的欢迎程度越来越高。
马克龙和博雷利引领的欧洲具有较高的历史战略地位和独立战略自主性,尤其是法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作为核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对于欧盟转变态度,中国也一定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也许,中欧关系在这段时间内,会因这些事件而发生一些改变,但对于那些经营中欧关系的人们来说,中欧关系仍是一个互利共赢的领域。
总结: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各国都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展开激烈的斗争。但在这场斗争中,我们也慢慢看到一些声音在变化。欧洲,一个曾经被视为“缺乏想象力”的地区,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默默无闻了。欧盟高层不再轻信美国煽风点火的策略,旗帜鲜明地表态拥护自己的立场。博雷利对待中国的态度的变化、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待“一带一路”的态度转变等等,都暗示着欧洲正在突破原有的刻板印象,展现出更加自信、成熟和独立的形象。而对于中欧的贸易关系而言,相互信任和互利共赢是优先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