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慕宋人的风雅,却少知道宋朝平民百姓的市井气息。
风雅得益于文豪大家留下的诗词文。苏东坡、李清照、司马光、司马迁、欧阳修、辛弃疾……这些都是经得起时间沉淀的名角儿。那么在宋朝像我们这样芸芸普通民众,是怎么生活的呢?
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向我们展示了真实而丰满的宋民生活图景。看着那图上的细节,我们可以通过有限的历史信息,想象当时的市井状态。
如果把《清明上河图》用更详细的文字,讲述出来,让画上的情境都鲜活起来,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挑战古人100天2》就像一部宋朝市井情景剧,只不过是用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宋朝百姓的生活细节。
作者云葭用几个关系简单的人物——官宦子弟李郎、李郎的至交好友赵公子、李郎表妹汴京才女李小娘子、李小娘子闺蜜孙姑娘、饭店伙计周二郎及其兄妹,串起大宋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我们深入具体的人物,体验一把宋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
宋朝人的菜市场是什么样的?
宋朝人也有买房压力吗 ?
宋朝也有外卖小哥、消防员?
宋人生病去哪儿卖药?
宋人送礼有什么讲究?
作者用故事的方式,轻松的语言讲述着宋朝民风民俗、司法、婚嫁、科举等市井民生的方方面面。故事中许多店铺名称都取自《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每个小故事后面还附上严谨的史学考据。简直是一部沉浸式了解宋朝市井风貌的小百科。
人物和故事内容也延续了《挑战古人100天》的内容。《挑战古人100天》也是以这几个人物为主讲述了宋人有钱人的娱休闲生活:琴棋书画诗酒花。《挑战古人100天2》则为了满足更多人对宋朝普通百姓的民生问题的好奇。借由这本书,我们能看到宋朝普通民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并且续着第一部书中人物之间萌生的爱情,在第二部中也给了爱情圆满的喜剧似的结局。也让我们见识到了宋朝的婚礼。
有人开玩笑说,我不禁怀疑是不是有人穿越到了唐朝末年去,顺便把现代先进的思想也一并带了过去,因为宋朝人的生活跟我们现代人好接近,而且宋朝也有很多人性化的举措,让我们感受到宋人的潮。
比如世界上最早的官方消防队出现在宋朝,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就画了当时的消防队员;宋朝政府还建立了免费的医疗机构,为了救助看不起病的穷人;在宋朝,人口买卖是犯法的,奴仆婢女都是雇佣制,宋朝还有平价的国立大药房,有养老院,有职业化的中介,有图书展销会……
假设一个辛苦的社畜穿越回宋朝,也只能感慨:原来在宋朝我也只是辛苦的打工人。无论是当朝的官员还是在早市做买卖的商贩,谁不是赶早就起来去上班呢?!和现在的你我是不是也很相似。宋朝的上班族每天早上也都在市场上直接买早餐,很少人自己做饭。
上好的酒楼会有送餐服务,送餐员收入比普通杂役丫鬟也要高很多,是不是和现在的外卖小哥如出一辙?而且这可不是作者想象的,而是根据《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再现的,也是具有严格历史考据的。
普通人家男女都可以做点小买卖作为生计,最简单的可以摆摊,稍微有些积蓄后就可以考虑租个商铺来做买卖。要租商铺、搬家请搬运工、家里店里请长工或临时工去哪里找人呢?这些找人干活的需求都可以找对应的中介,只要有银子,一条龙服务都能搞定。
宋人也喜欢喝茶,聚餐、撸猫养狗,吃宵夜,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也喜欢逛逛逛买买买,
汴京城的商业繁荣可见一斑。
宋朝也有大型书展,上至皇家曝书会,下至民间书展间学术交流会,都是吸引爱书人的好去处。皇家的大型书展是从每年的五月到八月持续三个月,原本是为了晒书,后来干脆弄成分享会,让朝中大臣可以来一览国家级的书画典藏,还能一边读书一边品尝皇家准备的美食,可谓是大饱眼福的同时还大饱口福。虽然没有官衔在身的寻常人家没办法享受到这等待遇。但也有爱书人士组织的民间书展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爱书人一饱眼福、互相交流。也是一番积极好学的上进之风。比如这会胡公,喜欢收集各种书籍,日积月累攒了好多书,后来干脆休了一座豪宅,又单独修了一座藏书阁专门存放这些珍贵的书籍。然后还很大方地分享给全国的爱书人,他还热情招待那些前去看书的人,包吃包住,也是极好的读书氛围了。
而且宋人因着活字印刷术的普及,书籍的推广已经比之前方便多了。爱读书的人去逛街也能在不少卖书的市场上淘到好书。
你看,那个时代的很多生活方式是不是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
作者用轻松的现代语言再现宋朝的生活场景,非常易读,在古景和今文的对比中,又充满幽默感。令人不自觉以穿越的身份去体验古人的生活。且配了大量典籍史料,又以另一种严谨的方式分享那个时代相应的民俗和细节。令内容充满信服力。
我是爱读书的岚言知己,关注我,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