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三体》时,有一个细节特别触动我,是关于章北海的。

章北海在冬眠时,随身揣了一支铅笔和一个本子,那是在几百年后非常难找到的东西了。

几百年后的人们,早已摒弃了纸笔,所以对章北海仍然用纸笔记录的习惯称作“古人的做法”。

三体完结的时候,智能手机都还没有问世。所以,谁能想到,短短十年之后,人们已经很少使用纸笔了呢?

除了纸笔,大热的AI甚至有为人类包办一切的潜力,这又引起了无数人的恐慌。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体验派人生》中,作者与一位年轻的科幻作家的对话,可以很好的预测AI未来的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问:“在未来,你觉得AI是否会抢科幻作家的饭碗?在许多电影和综艺里,这样的设定已经屡见不鲜。”

答:“不怕。AI可能最先抢占的是快递、外卖等体力劳动岗位。我觉得创作和艺术可能在未来是人机一起联动的模式,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因为机器人和人类对生命作何理解的反馈、情感是不同的。”

很有见地的观点,却出自一本书名很随意的书。这不禁让人好奇,《体验派人生》到底讲了啥?

01生活是自己的

作为大学生的斜杠青年董二兰,已经是一名正式的插画师了。但是,她能做到的远不止这些。或者说,她从未因为繁忙的学习和工作,而忽略生活中的小细节。

她的床铺是宿舍的明星位置。因为,她总会把自己的铺装扮得很好看,床上铺上软乎乎的、图案清晰的床单,床都摆放很多她喜欢的小玩偶,再配上好看的星星灯、香薰。这让她的床铺很与众不同,很温馨且有氛围感。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舍友老开玩笑说:‘你是来学校过日子的,而我只是来暂住一下。’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我无论去哪里,都想要好好发拾、让自己住起来舒服一些。”

“房子是你租的,但生活是自己的”这话虽俗,但不无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皱纹和斑点都是时光的礼物

不知道从何时起,内鱼开始陷入女星“冻龄”的怪圈,好似永远不老才是真理。

但是,美妆博主三三子却希望通过自己的内容,来让女孩们意识到,自己本来就很好看。

她说:“在当下,女性意识觉醒,更多人对于美的追求,从‘悦TA’到‘悦己’,女性对审美和自我人生的定义,也逐渐在从被传统观念裹挟,过渡到勇于追求自己的内心诉求。”

是啊,女性的美原本就是多元的,就像我们的背,它可以宽阔而坚挺,也可以含蓄而内敛,但无论它是哪种模样,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它沿着蜿蜒的腰线连接起生命的雀跃有力,是我们健康机能的象征,也是年岁见长的经历见证。

世事沧桑,聚散无常,我们的身体却能够陪着自己终老。

皱纹和斑点,都是时光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没有自我的人是不真实的

2018年11月,艺术家周雯静的《红色系列》作品第一次在国内展出,她给展览取名为“拒绝永恒”。

“艺术家们不是都喜欢谈永恒嘛,我偏不,人就应该热烈地活在当下。”这个艺术家,一点也没有“艺术范”,但是,我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雯静形容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反叛意识”比较强的人,上幼儿园就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判断”,小到一个书包、一个杯子,都有自己的审美和要求。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缠着爸爸妈妈,问我是从哪来的。可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小孩问这个问题,并不是想知道物理上自己的来源(生孩子)。他们或许是想问:这个世界上怎么突然多了‘我’的存在?我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但是大人们听不懂,搪塞过去。长大以后我终于懂了,原来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找这个答案——我是谁。”

艺术也是一样,它有一个源头,那就是"我"的存在。没有自我的人是不真实的,没有自我的创作也是不完整的。

至于,“艺术到底有什么用?”

周雯静轻声默念出莱布尼茨在18世纪说的那段话:

"无所事事使人愚笨,一个人应当总是找事情去做,去思考,去规划,同时心怀社会大众与人类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们满心欢喜;如果没有,我们也不必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说:“希望正在看这本书的你,无论现在是20岁还是40岁,假设你觉得自己的人生走了一些岔路,比如选错了专业、爱错了人,又或是缺乏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些都没关系。

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跑道的马拉松,它更像是广场舞,挑错了节拍,选错了搭档,都有机会重启。”

你会看到把爱好做成事业的插画师、美妆博主、牙齿博主;你会看到有人从北上广逃离回老家创业,也有人离开北京又回到北京;你会看到99年的段子手,拯救了2000万个妈妈的艺术家;当然,也有被爸妈一直宠爱的小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这本书想让你看到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