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作为“宠弟魔”,弟弟数次惹事三次流放,他要帮;弟弟在外搞扶贫,他赞助;弟弟家的儿子们生活贫困,他资助;弟弟无暇顾及的父母,他一力承担。

在自己的小家,有两子娶亲,五女外嫁。要知道,在嫁妆内卷的宋朝,嫁女儿的花费,一点也不比娶新人的花费低。苏辙贵为宰相,子女的婚嫁花费自然也要与身份相匹配。所以,这七笔开支一定也非常烧钱。

一、苏辙到底多有钱,才能做好这些既费心思,又烧钱的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

为了算清这笔账,我翻开了《挑战古人100天2》,根据“物价收入”这一部分的内容,推算答案。

宋朝对待公务员,相较以往朝代,给予的薪水最高福利也最优厚的时代。宰相、枢密使等最高级别的官员,俸禄是每月300贯(约30万文钱)。在福利上,从官员衣食住行到其家眷、仆从的日常生活用品,甚至牲畜饲料也经常会有补助。略一概算,贵为宰相的苏辙,月收入不低于500贯钱(约50万文钱)。如果还加上为官员们分配的“职田”收租,收入还要向上窜一节。

500贯钱,这笔重得需要用动用马车的月收入,在当时是怎样等级和购买力呢?只有搞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对苏辙收有个相对清晰的了解。

二、从“行业对比”、“古今对比”中找答案。

1、要搞清收入等级,一定要对比。宰相是行政官员的TOP,我分别把他与当时的高、低收入人群做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对“官员月收入”描述

宋朝的娱乐业很发达,知名的乐人、歌伎、舞女在收入上与人气成正比。这些高人气的明星们,日薪可达20多贯钱。即,他们认真工作一个月,收可达到600贯钱(60万多文钱)。这一收入虽然没有任何官方补贴,但并不比宰相低。也就是说,哪怕是赤贫的家庭,只要是出了一位宰相,或者是一位明星,辛苦工作一年半,就能实现家财万贯的梦想。

由于在任何一个年代,普通的劳动力占多数,那么他们这一收入,与靠出卖劳动力的人群相比,差距有多大?

以宋朝普通搬运工为例,他们的日薪约为200文左右,如果日日有活干,月收约为6贯钱(6000文),大约是娱乐明星和宰相等一品官员收的百分之一。

宋朝的普通婢女,大概可以对应当今家政服务人员,她们的月收入接近5贯钱(约5000文),但逢年过节多半会得到奖赏,概算起来,月收入与普通搬运工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对“搬运工和婢女的月收入”描述

2、民以食为天。把收入换算成吃喝对比古今,宋朝人的收入更直观。

在宋朝,日常去汴京城内街边普通馆子消费,大约花费400到500文钱。也就是说,搬运工或婢女要上一次馆子,得辛苦工作两三天。

在统计局网站上,没具体到搬运工和家政行业普通工作者的月收,但有“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734元”这一数据,如果把当今的农民对标古代搬运工等低收群体,以当今普通二三线城市自助餐的80员人均消费为参照,农民的收入大约可以下18次馆子。这相对于宋朝搬工作辛苦工作一个月,只能下12次馆子的搬运工和婢女虽然多出了几次,却相距不大。可见,宋代搬运工和婢女的收入和购买力大概率比当今农民更低。

娱乐明星和以苏辙为代表的一品官员们,每日就至少可以下40次馆子,每月下馆子的次数可以超过1200次。对比之下,宋朝人的消费能力终于在我的脑海里有了雏形:在宋朝的繁荣时期,收入差距也非常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可根据知识点的需求查阅

三、高收入的苏辙为何会穷到卖祖产?

从书中得知:宋朝的官员,还多参与经商,经商的收入比官职收入高。

哪怕忽略苏辙的经商成果,他贵为宰相,单凭工资和政府贴补,也能财大气粗的生活。如果只是因为子女多,生活大概率也不会陷入窘困。可是,由于大半生都在为极富个性的弟弟奔走操劳,到了自己为第五个女儿配备嫁妆时,居然沦落到卖祖产凑嫁妆的境况。

综上可知:1、苏辙当年的收入,无论在宋朝,还是放在当今,都是妥妥的高收入。2、如果将他为弟弟的付出转化为钱币,那一定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巨大数目。可见,他对弟弟是深入骨髓的偏爱啊!

四、以上推演过程不但有趣,实际上既好懂,又有代入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人公介绍

本书22章44节,以连载的形式,通过描写两对不同阶层男女主角从相识、相爱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过程,对宋朝44个市井生活的热门知识进行了科普,其中包括嫁娶、生育、教育、医药、养老、丧葬……

由于是连载,主人公之间便会有事件和情感的交集,这使整本书不像科普文,倒像由一件件要事交织而成的长篇小说。文风轻快、明朗,与科普文的晦涩毫不沾边。但,这本书的内容真实可信吗?

作者云霞毕业于中文系,已出版过历史科普相关的20多部图书,是一位有创新精神的资深历史故事作家。这本《挑战古人100天2》能顺利出版,更是基于《挑战古人100天》第一部上市后好评如潮,针对读者疑问和需求,撰写的第二部。

在每个章节的结尾,都以“小知识”为主题,单独标注了知识点的参考资料和资料原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小节后面都有“知识点”供参考

如果说第一部是围绕“琴棋书画诗酒花”在科普,那么第二部就是围绕“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市场生活在科普。

由于本书的章节和内容都是根据主人公们所见所感的一系列事件分类排布,想知道宋朝哪方面的内容,可以根据目录直接查找,方便且实用。

五、本书对读者来说,还有彩蛋。

当大名鼎鼎的国宝级藏品《清明上河图》中的十几处细节被放大,并作为插图放到与情节相匹配的位置后,读者与《清明上河图》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会逐渐被“亲切感”取代,对历史的喜欢会添上好几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本书既可以培养青少年对历史的兴趣,也可以成为历史爱好者和写作者的手边书。对宋朝哪个方面需要具体的了解,打开目录直接查找,方便、直观,还生动!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努姆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猜,这短名言中的“学习材料”,就包含《挑战古人100天2》这本书吧!

#遇见好书##不可错过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