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由于周平王将周王室东迁到洛邑,王畿之地大大缩小,宗周故土丧失殆尽,由此开始了礼崩乐坏的东周时代,在史家眼里,周平王一直是被视为庸碌无为的君主,甚至把整个周王室沉沦的脏水都泼到了周平王身上。

但就如同把西周灭亡归罪到周幽王所谓的“昏聩”上,让周平王背负起东周江河日下的责任,这笔账应该这么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平王的年代,正是两周交替的历史风云际遇期,外有戎狄入侵,内有权臣当国,征战杀伐、时局异变,令人眼花缭乱。

而周平王的一生,从立太子到被废黜,从逃亡到争君位,从打内战到迁都重新王朝,但凡一个君主从幼到长所能经历的,他都经历过了。他的经历之丰富,自周以后历朝历代鲜有帝王能及。

作为周幽王的正牌太子,周平王姬宜臼出身高贵,母亲来自周室的母舅之邦姜姓的申国,原本他可以顺顺当当继承大位的。但由于涉及到朝堂上的嫡庶之争、党派之争,他的太子之位被虢国、褒姒一党夺走,姬宜臼被迫逃亡母国西申。

他未束手待毙,观其之作为,姬宜臼面临被废黜之险境时毅然逃奔西申,审时度势图谋发展,可见其机智;被西申拥立为“天王”后,他揭集叛父之帜,赢得晋、卫等东方大国诸侯的支持,联合鄫国、犬戎与幽王、虢国一战,可见其勇武;周幽王死后,周室重臣虢氏拥立携王,形成“周二王并立”的局面,他与势炽力强的携王对峙周旋长达十余年而不屈,并且最终获胜,可见其坚韧;面对宗周十多年内战一片萧条的局面,他在极为复杂的局面下续周室之王统,使周王朝政治得以延续,从而保持大局之稳定,可见其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迁之后,周平王时的王朝大局虽然远逊于西周盛世,但亦非跌落谷底之状。

清儒顾栋高对于春秋初年周王朝的认识比较客观,他说:“东迁以后,政教号令不行于天下。然当春秋初年,声灵犹未尽泯也。郑伯、虢公为王左右卿士,郑据虎牢之险,虢有桃林之塞,左提右挈,俨然三辅雄封。其时赋车万乘,诸侯犹得假王号令以征伐与国,故郑以王师伐邾,秦偕王师伐魏,二邾本附庸也,进爵而为子,藤、薛、杞本列侯也,降爵而为子伯。列国之卿犹请命于天子,诸侯之妾犹不敢同于夫人。虎牢兼并于郑,仍夺之还王朝;曲沃以支子篡宗,赫然兴师而致讨。”

顾栋高的评价是较为公正的,周平王可以说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力挽狂澜,给周王室续命五百年。东方诸侯在周平王年代大体上都是安分的,天下粗定、战祸消弭,此时没有“霸主”,一切赏罚仍自天子出,保持了王室的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平王甚至还打了一场漂亮的“外交仗”,与长期与自己敌对的虢国握手言和。虢国是宗周畿内诸侯的领袖,也是昔日周幽王、周携王的所仰仗的最大支持者,有了虢国的支持,畿内诸侯便成了王室可以倚重的一股重要力量,周平王并还借助虢国的实力来平衡郑国,保持了朝政总体上的平衡。

周平王东迁之后的周王朝总体趋于衰落固然无疑,但这是一个过程,并非甫一东迁就是如此。就算继之而立的周桓王时,郑国讨伐其他诸侯,仍然要借助周天子的旗号,周王室此时之余威与周平王奠定的基础当不无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平王高寿,在位达51年之久,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在王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周平王作为历史转折时代的关键人物,他是历代周天子中唯一一个出生在宗周,去世在成周的天子。

观周平王之经历,他以困顿之身走出左右逢源之路,让周王朝复立于关东,对于稳定天下局势起到了关键作用。周平王虽非一代雄主,也非出类拔萃之圣王,但若谓他是一位能够审时度势挽狂澜于既倒、继文武之绪而稳定政局、施福祉于天下的君主,则大体上不会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