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印象深处,童年看的《哪吒传奇》里,曾有一对让人喜欢不起来的反面角色——纣王与妲己。幼时只觉得两人面目可憎,但再回忆起来,却不得不承认,纣王与妲己之间那深刻的爱情,或许正应了那句

"英雄难过美人关"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从古至今,多少男人沉醉于温柔乡之中,

王韬

也是其中之一。他本是一介秀才,未来明朗,可大展宏图,但

他却寻花问柳40年,亲身体验上百名妓后,又写下了大尺度日记用以记录这些闺中之事

说来讽刺,原本如此难以搬上台面之事,竟朝着让人难以料想的方向发展,王韬留下的大尺度日记,竟遭到后人的追捧。何以至此?大尺度的日记到底记录了什么,其中又蕴含了王韬的哪些思想呢?

学识过人,十五中秀才

清道光八年十月四日,王韬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王韬的父亲是私塾老师,在他幼年时期,便早早跟随父亲一同学习,饱读诗书,四书五经,皆不在话下。不仅如此,王韬的兴趣还十分高雅,与调皮的同龄孩子不同,他在学习后的闲暇时光,总会到唐代诗人陆龟蒙留下的斗鸭池观赏荷花,或到明代梅花别墅探梅,又最爱在夕阳将落时分,到保圣禅院听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断地观赏思考与沉淀下来的学识注定了王韬终将异于常人,果然,在他十五岁那年,便考中了秀才。

在古代,不知有多少文人终其一生都难以到达同一的高度,因此,王韬的未来可谓是明朗开阔,必定有一番作为。

三年之后,王韬再次赴考,但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这次的王韬非但没有获得名次,甚至还名落孙山——不第。可想而知,这次考试给他带来了多大的打击,或许为求安慰,王韬便动身去了上海,探望自己的父亲。

可在上海的第二年,王韬的父亲竟早早过世了。王韬不得不承担起家里的重担,家中的母亲与妻儿都需要他来照顾。

一时之间,王韬的处境变得十分窘迫,与他素来交好的朋友得知后,便推荐王韬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被迫出逃,后至日本

图书馆里的工作王韬一做便是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间,王韬翻阅了许多书籍,其中不乏外国的名著,他还翻译了《圣经》……这段工作经历可谓是彻底改变了王韬的思想,在汲取外国书籍上的观念后,

王韬不再如当初一样古板不开化,他开始思考如何改变当初封建的国情,如何让国家自强进步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国家动荡,"四分五裂",王韬心焦如焚,再加上家中女眷已然仙逝,王韬再无多余的顾虑,因此,

他便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太平天国,为太平军出谋划策,让其多次逃离了清政府的围剿。

而这一切终究败露,李鸿章下令抓捕王韬。

王韬性命堪忧,被迫出逃,这一跑,便跑到了中国香港。

在中国香港,王韬虽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他却背井离乡,为了生活,他不得不从头来过。

他重新拾起了笔,担任了《华字日报》的主笔,又尝试从事新闻行业,还不曾停下翻译外国作品的步伐。他留下的文字功绩斐然,成为了香港早期历史中的重要文献报道,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后来,王韬出游欧洲,在英国待了两年,他汲取到了更多开放的思维。

1870年,逐渐稳固了自己在中国香港的地位的王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中国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报上多讨论政治。九年之后,王韬因在《循环日报》上发表观点而引起了日本维新派的重视,因此,他受邀前往日本交流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花问柳,却撰下惊世之作

在王韬到达日本之后,他发现日本遍地都是歌妓,而王韬本身又是个"好色之徒"。

他曾披露自己曾在第二次应考途中便与青楼女子纠缠不清,而在妻子过世之后,则更加变本加厉,与多名妓女关系亲密。

再加上当时的日本依靠维新变法强盛了起来,而王韬认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便是民,因此他便隐匿于风尘之地,深入探访,寻花问柳,夜夜笙歌,

希望能够在这最底层又最杂乱的人群之中,寻找到强国盛国的方法。

后来,王韬亲身体验了上百名妓,但他也不忘自己最初的思考,在交谈与观察之中,他发现了日本的强盛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们官民同心,从上至下每个人都真诚期盼国家发展强大,他们从不原地踏步,不断地渴求着新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韬感触颇深,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国人了解到日本如今的盛况,他便下决心开始写

《扶桑游记》,

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了下来,当然,也包括了他那糜乱的生活。

《扶桑游记》的尺度之大令人咂舌,

"一月之中易两姬,要使餐花比馔玉。两行红粉尽嫣然,如余好色流媚目。三女成粲我所欢,惜若蟠桃犹未熟"

,但在日记中,王韬对于自己强国的想法也侃侃而谈,毫无保留,思想之深之广之独特让人称奇,以至于后来李鸿章在翻阅后,也承认了王韬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

后来,李鸿章便下令赦免了王韬的罪过,

王韬也在漂泊了22年后,再度回到了上海,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晚年得以安享的王韬在上海病逝。

回顾王韬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曲折离奇。他早年便取得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后又被迫出逃至中国香港,几经辗转来到了日本。

他无惧世人的眼光,寻花问柳,却偏偏又撰下被追捧的奇作《扶桑游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韬的所作所为在如今看来荒唐无比,但他毕竟也曾为祖国的进步贡献出绵薄之力,我们无从去评价甚至是批判王韬的行为,但也无法否认他始终心系国家百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