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的时代悄悄到来,自打智能手机普及到老百姓手里后,短信发的越来越少,微信发的越来越多。以前在大街上听到个首音乐都是不多见的,能买得起MP3的学生绝对是全班人缘最好的人,而现在用流量看一整个月的视频都不见怪。

大家都在忙碌,可是很多人晚上回到家,静静的躺在床上不到一分钟,就立马对这种没事可做的无聊无法忍受,拿起手机将所有app幸临一遍才能罢休,否则睡不着。

于是在猛然间我们发现,每个人变得有些肤浅,再没了深度。

01耐心变少

浮躁,是社会的一个标签,虽然并不是整个社会都充斥着浮躁,但不安分和没耐心已然成为大多数人逃不开的特征。

你上次安安静静、认认真真的听完一整首歌是在什么时候?我说的并不是跑步时把音乐当作节奏,而是将音乐视作填充心灵的那种。仔细想了想,似乎大多数人上个这样的时刻是在学生时代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来于各种显示屏之间,我们的眼睛不曾切换到花花草草上,甚至在爱人和孩子身上停留的时间都没有以前长久了。人到中年事情多,教会孩子看手机,省心了,但是孩子也不出门了;教会父母看手机,他们不痴呆了,省事了,但是他们也不去跳广场舞不去看戏了。

看场电影,年轻人更愿意去短视频平台看视频解说,毕竟整场电影要2个小时,解说只需10分钟。而就算是完整的下载下来一部喜欢看的电视剧,快进键也从未离开右手的二拇指。

02戾气太重

在网络世界里,任何一句话都有可能被别人抬杠。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在某红书,在某音,这样的虚拟吵架比比皆是。如果是遇上男女问题,那么性别对立会让整个问题升级到一个庞大的规模,演变成一场以性别为单位的骂战。

戾气太重,吵架的“零成本”让在现实生活里不如意的我们非常容易在网络上失去风度和道德。

“三观”本来应该是社会高度认同的没有争议的东西,然而在不同的声音多起来后,一些歪曲的价值观成为现象,它们集结起来形成势力,极力想要证明这些价值观的合理和正确,但秉持原则的另一部分人开始反驳。这样的例子多起来后,“三观”一物开始出现了分化(或者说是分裂),“高度认同”成了“部分认同”。

“纹身”“黑人男友”“瑜伽裤健身”“彩礼”,这些词拿出来,每一个都代表了吵、抬杠和骂战。我们的戾气布满了四周,只有少数人在超脱。

03思想的时间变少

罗翔教授在被评选为B站百大up主的颁奖台上发言真切,言辞谦卑而诚恳。我认为这样的思维高度和思想境界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缺失并不非得是一个大学教授才能具有这样的水平,而是普通人也应该有保持思考的习惯,让自己的思想不生锈。

吾日三省吾身,不太能做到,因为我们光是生存就已经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可是假如在有限的个人时间里被手机、电脑所占据,我们就会活的形同朽木,没有思想活力。

我这样说,各位千万不要觉得我清高,我也是与在座的各位拥有同样肉身的普通人,与各位有着一样的特点和弊病,我也在反思。

我们很想脱离虚拟而生活,但是社会发展的脚步告诉我,这不可能,拿着一部大哥大就如同失联。我们很想在闲暇时间坐在院子里捧起一本读物,但是叮咚的消息声总会打断宁静。

可即便是在希望自己有深度的路上诱惑重重,我们还是要尽力的去做。生活的压力和付出收获的不对等让我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躺平,可如果再放任这颗心被腐蚀,会不会代表着我们彻底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