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障实习生权益需要立法赋能

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接受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大学生们走上实习岗位,接触生产实际,获取、掌握生产现场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树立事业心、责任感。近年来,在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大学生实习工作稳定开展,质量稳步提高,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入。但与此同时,实习实训违规收费、实习期间学生受到伤害、实习津贴遭企业恶意拖欠等问题时有发生,既侵害了实习生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

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实习组织管理提出一系列要求。2022年1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针对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中存在的强制实习、从事与专业学习无关的简单重复劳动、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等问题,进一步划定了“红线”。同时,相关条款对于法律责任认定、维权途径和维权保障机制的规定有待完善,当实习生权益受到侵犯时,也很难将其作为依据,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法治社会,法律才是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我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有必要针对实习生量身定做专门的法律规范,弥补法律保护盲区。一方面要规范实习行为,对于实习生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要厘清高校、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制定相应的罚则,从而强化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管,创造良好的实习就业法治环境。(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