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商业巨头塔塔集团4月10日宣布,将在4月底前完成收购并正式接管iPhone代工厂纬创在印度的工厂,纬创也将正式退出iPhone印度供应链。

该工厂拥有8条装配线和1万多名员工,位于印度IT和制造业中心班加罗尔的郊区,价值6亿美元,苹果日前还在该城市中心中央商务区办公楼租了1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室,租期为10年,且不许大楼业主将其他物业租给微软、三星、奈飞、腾讯等竞争对手。

这是苹果供应链在印度的最新布局,但苹果的全球供应链野心还不仅于此,苹果之前已经计划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在越南量产苹果笔记本电脑,不过供应商们在当地遭遇劳动力和土地短缺、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问题,于是泰国成为了苹果供应链外迁的另一个备选方案。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去年约98%的苹果电脑产能位于国内,如今这个数字可能到了该变的局面了。

根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苹果2022财年在印度已经生产了近7%的iPhone,较上一财年的1%大幅增加,产值超70亿美元。

消息还称,苹果通过富士康、和硕等合伙伙伴在印度扩产,产量快速增加,在截止2023年3月的一年时间里,印度出口了约50亿美元的iPhone,较上一时期增加近3倍。

7%的iPhone产能看起来不算什么,但要知道当初富士康进入大陆时,短期内的产能其实也并不高,也是随着时间的累积推移,产能才慢慢扩大,投资建厂才越来越多的。

如今,印度成为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印度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足够便宜,至少比我们便宜许多,同时印度的人口也足够大,印度几乎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只有二十多岁,人口结构上比我们更年轻,这也意味着,在印度生产苹果产品,成本更容易控制。

虽然眼下更多的供应链集中在国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苹果供应链的持续性转移外迁,恐怕会成为一个常态。

除了印度和越南之外,泰国也成为了苹果的下一个备选地。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周四的报道,三个涉及洽谈事宜的供应商消息人士说,参与洽谈的供应商在泰国已经有为其他客户提供的生产设施,并在讨论为MacBook组装和生产部件和模块的可能性,报道还补充说,苹果过去一年多来已经在泰国大量生产Apple Watch。

苹果决心要把供应链外迁,除了国内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老美对华高科技出口禁令,这种不确定性正在威胁苹果在国内的供应链。

而苹果供应链的外迁,可能更多的也是希望中美之间的关系不会波及到自身的业务。

苹果2021年在印度生产的iPhone占总产量只有1%,到了去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7%,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同样的道理,在苹果的产能确定的情况下,苹果每外迁1%的产能,就意味着国内会有成千上万的富士康工人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资本是逐利的,这一点非常正常,对个体来说,哪里的工资高、哪里的收入稳定,人们就会扎堆前往那里,资本也是同样的道理。

过去富士康之所以选中内地,无非就是看中了人口红利下的廉价劳动力,很多人说廉价劳动力不好,富士康走了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反而能够上升,其实这个观念的错误之处就在于,富士康没有来内地之前,绝大多数农村年轻人还是以务农为主,每年的收入不仅仅更低,且没有五险一金覆盖,社会基本保障也没有。

而随着我们的经济不断增长,以富士康这样庞大的体量而言,人力成本占整个工厂的开支也势必越来越大,十年时间里,我们的GDP提高了一倍左右,但富士康如今的底薪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加之外卖和网约车行业的兴起,富士康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的确是在下降。

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可否认,作为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富士康在薪资保障、发放薪资的准时上,依然能够秒杀国内的绝大多数中小工厂,这也是富士康的吸引力今天哪怕已经很低了,但基本上都不愁招不到人的根本原因。

富士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认知误区是,经济反正都会增长的,肯定会一直增长的,没有富士康也会有“穷士康”、“东士康”站出来,扛起就业人数的大旗,这个地球离了谁,一样会转,富士康没有那么重要。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经济的增长真的是一定会增长吗?当然不是。

按照传统的奥地利学派的观点,经济是市场化的,放任不管是最好的选择,但在现实世界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人口的老龄化、低生育率等因素的存在,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或是一个大企业,我们都必须要主动挽留和吸引对方来投资,这样经济才会有上涨的空间和动能。

今天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过去了,经济不可能是自然增长的,一定是人为因素的干预和扶持激励,经济才会有如今的动能。

过去我们吸引富士康,不管是在成都还是在郑州亦或是深圳,都给富士康给予了庞大的优惠扶持措施,才吸引来了富士康,带动了当地数十万人的就业,每年贡献数百亿的税收。

同样的道理,如果不是上海的大力扶持和优惠措施,我们也不太可能吸引到特斯拉来上海建厂。

那么特斯拉来了之后,又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呢?

就我自己知道的来看,仅仅是特斯拉的工人,年薪和福利待遇,就已经超越了国内99%的民营企业,对特斯拉的工人来说,我们难道能说出“离了特斯拉,地球照样转”这样的话吗?

恐怕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特斯拉工人,因为他们不仅仅有覆盖全家的商业医疗保险,甚至每年还有13薪、极高的底薪和各种节日福利,这样的收入结构和福利待遇,是其他企业根本无法给予的。

而特斯拉工厂人数规模相对还较小,以富士康这样庞大的体量,国内几十万上百万的工人,这其中还有不少的残障群体,这些弱势群体的收入、工作和希望,几乎都是依赖富士康来达成的,一旦富士康离去,影响的间接配套产业和其他相关从业人员,加上家庭的成员,影响又何止千万。

在今天本就内卷、赚钱越来越难的2023年,任何一个大企业的离开,我们几乎都很难找到类似的替代企业,也几乎不可能找得到。

很多人说苹果产品是洋货,我们不应该支持买苹果产品,我们应该用小米、华为这样的国货,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苹果过去的供应链几乎全部都在国内,不管是苹果手机还是苹果电脑、平板产品,几乎都是由国内的富士康工人生产出来的。

苹果的全线产品在国内生产,最终出口销往全球,当我们在说买苹果产品是给国外递刀子的时候,其实首先不同意的应该就是富士康工人。

苹果的供应链过去几乎全在国内,每年光是间接养活的人口至少就高达数千万,这还不包括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全国各地富士康工厂加起来至少是数千亿的税收贡献。

因此,虽然苹果公司是在老美,但苹果的供应链却是在国内,我们买苹果产品,间接性养活了数千万国人,还带动了数千亿的税收增长。

基于此,买苹果产品到底是爱国还是不爱国的行为,真的没有那么黑白分明,毕竟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论贡献,可能真的没有苹果对我们的间接贡献大,毕竟仅仅是养活了数千万人这一点,就比什么都强,毕竟我们能吃饱饭,能吃上肉,也就这几十年来的事情,尤其是对农村人口来说,富士康真的提供了一个比过去收入高太多的平台。

同样的道理,富士康离开了我们,地球当然一样会转,但那些突然失去工作的数百万人,他们的未来又会怎样呢?

他们可能会选择去送外卖、去开网约车、回到老家开一个餐馆,不管怎样,这些行业突然涌入的数百万人,最终又会加剧竞争,加剧内卷。

选择当然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对选择本就不多的低学历人口而言,过去可以选择去富士康、去送外卖、去开网约车,变成了只剩下送外卖、开网约车,到底是前者更好,还是后者更好呢?

我想,我们应该能够做出基本的利弊判断。

制造业外迁,这已经不是一个什么很新奇的话题了,但离奇的是,很多人对制造业外迁这件事,竟然还抱着无所谓无无所谓有的心态,我想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经历过他人的苦难,就很难对一个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有基本的同理心认知,缺乏同理心和对苦难的想象力,是很多人挺大的一个悲哀。

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哪怕是我们的教育、文化熏陶,也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点,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坦白说,我自己也不知道。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幸灾乐祸者多,冷漠旁观者多,自我膨胀盲目自信者多,坐井观天者更多。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