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名字,少则俩字,多则四个字,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现在说的名和名字都是一个意思,但是在古代不这样,古人有名、字、号,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呢?拿诸葛亮来说,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还叫做诸葛武侯,为什么他要有这么多“名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姓”代表着血缘关系,大家都懂,再次不多做阐述。

“名”又叫“本名”,最早出现在夏朝以前,一般在出生三个月后取名,这是个人特称;古人一般是在年幼的时候命名,名,往往有蕴含着长辈的殷殷期许,所以每个人的名字其实都是很有讲究的。而我们常说的小名,比如狗蛋、臭蛋的出现,则是隐含了长辈们的美好愿望:希望孩子好生养,取个贱名无病无灾。当然穷人家的孩子小名一般比较低贱,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对外小名通常一律称之为“犬子”。总结下来就是,小孩子刚生下来用乳名(小名),等长大后才用训明(大名)。

古人确实有很多讲究,比如关于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直呼其名,只有长辈才可以这么叫,如果同辈或者小辈这么叫的话,就会被认为这是一种眼中失礼甚至是侮辱行为,所以这时候就有了“字”。

“字”其实也是名,正所谓名字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孩女孩,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按照这个说法,取字,是一种成年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字”通常是自己给自己起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古代人成年后,尤其是文化人,感觉长辈起的名字不咋滴,但还不敢表露真实想法,索性,那就再取一个吧,于是乎就有了“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相关,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表示都车的意思。

号是“名”和“字”的延伸,所以也被称之为,别号、表号,按照《周礼》的说法,号其实就是自我标榜的意思,类似于现在的笔名。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欧阳修,他字永叔,号醉翁,著“醉翁”这个号,已经够拉风了,但欧阳修晚年还是觉得不够彰显自己的逼格,于是又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六一居士。啥是六一居士呢?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有些人认为他在吹牛,所以这个号很少有人提及。

至于现代人,除了那些文人雅士,大部分人早就懒得起这些文绉绉的“名字”了,最多用个号,也就是笔名。

最后,名也好,姓也好,字也好,号也罢,究其根本,不过是想表达:“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的全部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