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汽车工业的发展,从一无所有到国产车商慢慢崛起,我们也就花了40年的时间,谈不上迅速,但绝不算慢。

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价格可以从6、7万到200万多的浮动,发动机、变速箱、内饰等带来的不同等级的驾驶体验影响着整辆车的售价。真正把燃油车普及到老百姓的,是国产车商的低价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燃油车时代,我们关注过江南TT、比亚迪F0、吉利熊猫等,这些车的质量的确非常一般,但在我国非常宽松的造车安全标准面前也算是合了格。那个人民币还很值钱的年代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10万以上的大众,但这些低档次的小型车以5万左右的售价出现,老百姓心动了,并且心动化成了行动。

然而近几年大力推动新能源车辆后我们发现:新能源车好贵。

按道理讲,电动机的技术门槛要比汽油发动机低,整车成本不可能比燃油车贵,然而售价却普遍不便宜。这其中有客观原因,也有行业乱象的因素。

1.很多新能源车没有路权

“老头乐”可以说是最早一批的新能源汽车(暂且称它为汽车),结构简单,就是2辆二轮电动车并排,再加个转向结构罢了。驾驶老头乐的都是年纪偏大的人,不懂交通规则,因此造成的安全问题屡屡频发。

不给低速新能源车辆上路的权力是有道理的,虽然显得一刀切,但短时间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只能这样。近两年有些城市开始慢慢开放低速新能源车辆的路权,实行登记上牌加保险的制度,很好。这样一来不卡驾驶者的证件,但违反交规现象大大降低。

不过这样的政策并非全国性的,因此车企不愿意做低质量低价格的新能源车。

2.燃油车下滑,损失的利润需要新能源来补

前期国家对新能源车企的补贴很有分量,引来奸诈的车商在注册完上标后就开始玩套路,有些产品甚至从未出现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入电车巨头特斯拉并不是引狼入室,机遇和挑战同在,综合看来机会更多。鲶鱼效应整顿了行业的不良风气,这几年车商开始夹着尾巴老老实实造车,并依据政策风向推出缩减燃油车产线规模的计划。

然而,燃油车缩减产线带来的利润下滑总得找补回来,因此在新能源车辆的定价上,不约而同的倾向于提高毛利率。这样的背景下很难有车企可以保持价格上的“清流”,哪怕是五菱,都得把宾果价格定在6万块。

3.供应链还欠火候

特斯拉会在国内养成一整条新能源的供应链,这是它入驻的最大意义。虽然对特斯拉的负面新闻很多,但是model Y一降价,消费者们的身体还是很诚实的。特斯拉大幅降价居然还有利润空间,这就是实力。

什么实力?供应链的实力。强大的供应链能够支持它在价格上做出“打骨折”的亲情大放送,但是国产车商没有这样的实力。

不过有一点可以看到,新能源车辆的供应链正在完善和成熟,在我们这个电价稳定的国度,老百姓用上低价新能源车无非是时间问题。

可是问题就在这时间上,要多久啊?

新能源的赛道上,车商竞争激烈,但唯独不打价格战。新能源车产品款式比燃油车高出一个设计档次不止,可还是有些贵,和燃油车相比,不亲民。

印度有塔塔汽车,售价低廉,质量一般,但是人民需要的它都有。我们的车商除了五菱有几款可以算亲民的车型外,再找不到第二个了。大家都沉醉于造高大豪华20万以上的新能源,却对低速新能源车提不起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届的小米十年前将山寨机市场清扫到位,那么汽车界的小米在哪里呢?高端车市场固然是人民的需要,但低端车市场的庞大体量同样值得注意。

新能源的时代,谁来为穷人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