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央视播出的“年代剧”,你总是可以期待:

《大宅门》《乔家大院》《闯关东》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觉醒年代》“热搜”到停不下来。

去年初的《人世间》,更是统一了全家的遥控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播出的年代剧越战越勇,成为品质保障。

如今,又有一部年代剧接过了大旗。

它就是最近刚刚在央视开播的《人生之路》。

开播收视破一,更是连续5天收视破1,关注度一路走高。

但在赢的同时,它又是争议不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口碑与争议齐飞的年代剧。

它究竟走了一条什么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这个班底值100分

都说一部剧的班底能看出其底色。

先来盘盘这部剧的阵容。

剧本改编自路遥的《人生》,影响力有多大无需多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的处女作,入选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是一部关注年轻人心灵成长史的小说,也被称作人生的答案之书。

多少中年人,读着书中的金句,从少年,到白头。

陈忠实、马云、贾樟柯都说《人生》对自己的影响可谓巨大。

导演,阎建钢。

获得过飞天奖、金鹰奖,执导过《中国地》《功勋之袁隆平的梦》单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剧洪靖惠创作过《亲爱的翻译官》《我是杜拉拉》。

编剧未夕的代表作是《山海情》《乔家的儿女》等创作,有着“拿捏”人物群像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员阵容更豪华。

既有陈晓、李沁这样的年轻演员。

也聚集了林永健 、 刘威、李光复、何赛飞等多位老牌实力派。

热心的网友认真数了数,实力派演员就至少15位,国家一级演员就有六位。

二、细节够真

改编这样一部经典,不愁关注度,但愁的是关注度过高。

优势在于,故事群众基础好,尤其是老一辈观众里,有很多“书粉”。

劣势在于,前车之鉴一再证明,改编经典原著,翻车的居多。

但时代在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之路。

于是,导演阎建钢的选择是:重回黄土地。

开场,先带观众回到那个年代。

一段气势恢弘的信天游,奔腾的黄河水、错落有致的窑洞、广袤的黄土地,破烂不堪的民办学校,主打就是一个黄天厚土,天地辽阔的厚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土。

每个演员都灰头土脸,够黑,够糙。

从土地到人,浓厚的时代气息、质朴的陕北风情已经带观众沉浸在人物角色和时代背景中。

所谓年代剧,特殊的年代背景不可或缺,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之路》从1984年高考引入,醒目的标语横幅、一群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精心布置的老场景为剧情做好铺陈。

接着一场预考,将高考压迫感直接拉满。

不同于现在的“模考”,预考可不是高考预演,而是首轮淘汰。

八十年代,七月高考,五月预考,预考结束后的六月,班级里最多只能剩下一半的同学。

一场预考,便凸显出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预考前十名的奖品是铁皮暖水瓶。

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寻常家庭的珍贵日用品。

“礼轻情意重”。

如秦县长所言:它寄托着我们的希望,希望同学们带着它奔向更灿烂的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情真实到哪一步?连高考难度都计算进来了。

在高考数学中,全县预考前十名的同学,一个晕倒,四个交了白卷,三个没有做完。

只有两名同学坚持到最后。连预考全县第一的高加林,都害怕数学考试拖了后腿。

据查,1984年的高考数学确实是至今最难的一次考试。全国高考数学平均分只有26分。

三、悬念够足

可看度怎么保证呢?

四个字,戏剧张力。

既然是讲高加林的人生之路,那故事的题眼始终是:命运。

开播后,三场悬念迭出的戏引起观众对高加林前途的担忧与揣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场大戏高考。

预考后,高家沟的“学神”高加林,第一。

乡邻和老师都认为他会成为山沟里飞出的那只“金凤凰”,甚至领导亲自来为他加油打气。

在此之前,别说高家村,就是整个县,整整五年,大学生录取率为零。

十年磨剑,今朝试峰。高加林能顺利实现自己鱼跃农门的梦想吗?

于是,第二次命运转折来了:被偷换的人生。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高考录取通知书全靠邮差送信。

一门心思想给儿子谋个好前程的高明楼天天守在村口。听到邮差的那一声:高加林咧?

守候多时的高明一个激动,撞个正着!

一场偷梁换柱的计划,就此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顶替他大学名额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发小:高双星。

路遥的原著在写到高加林回村后,保留了开放式结局,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但《人生之路》的改编显然从这里似乎才真正开始,这也引出了本剧往后的悬念。

高加林能逆天改命,走出那个小山沟吗?

在大学里,活得像个“小偷”的高双星能与自己和解吗?

冒名顶替事件会不会真相大白?“陕北农村的高加林”和“上海的高加林”最后能各归其位吗?

“命运互换”的平行时空,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选角够准

如果说别的IP剧是流量撑场面,那央视年代大剧就是,好演员互飙演技。

《人生之路》延续了这个传统。

只想蹭蹭在央视年代剧的热度,趁早别打这个如意算盘!

该剧不仅启用陈晓、李沁、张嘉倪、郭晓婷等正当红的年轻演员,搭配众多实力派老戏骨。

但有流量明星想在央视大剧中来镀金,还是趁早死了这份心。

目前来看,几位年轻演员的表演无功无过。但看过预告的观众应该知道,他们的人生大戏,还在后头。是机会,也是挑战,看能不能接得住。

老戏骨更值得聊聊。

全剧最招恨的角色,林永健饰演的高明楼,太传神了。

这个村干部,热心精明,但也狡黠世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厚厚的黑框眼镜,一身土布衣服帽子,加上一口地道的方言,乡镇干部的气质呼之欲出。小眼睛一转,仿佛就能憋出个坏点子。

看那段“偷窃”高加林人生的表演。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林永健先是欣喜,而后皱眉,像个小偷一样左顾右盼,找了个偏僻角落,打开信封验证。

本想把信给高加林送去,可步伐却越来越慢。见到高加林的一刹那下了狠心,慌慌张张把信揣进裤兜。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加上眼神,肢体动作,还有面部微表情,书中都没有描写的细节被林永健的表演补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高双星在假期想要回家,他立马赶去县城打电话,怒斥:“你咋这糊涂嘞。”

打电话时,高明楼那故意压低的声音,慌张的神情,显然是做了亏心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高加林,他心怀愧疚,所以他想尽办法让他去做老师。还特意去股长那里打听消息,这个时候的高明楼,像是个好人,但不多。

而在后续剧情中,无论是面对高加林的些许愧疚,还是想尽办法把高加林留在村里的狡黠,依旧被林永健演得丝丝入扣。

网友评价中的火冒三丈,血压骤升,恨得牙根痒痒,恰好证明了,林永健,演得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全剧的金句buff,李光复饰演的德顺爷。

从《人民的名义》到《情满四合院》,李光复总能将配角演出主角的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他饰演的德顺爷,只是一位放了一辈子羊的老农民。

话虽不多,但往那一坐,便让人觉得心安。

巧珍问他,什么是气?

德顺爷:气,就是魂。

家林,是志气,你是灵气。

巧珍:咋才能有魂?李光复:读书!

一语中的,充满力量。

李光复的台词功底实在太好,平凡的道理,润物无声。

特别是他教导正值人生低谷的高加林,告诉他:人生得靠自己“熬”过去。

可真正的人生智慧,不就是朴实无华吗?

从原著到剧集,德顺爷戏份都不多,但他出场,就是智慧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幸福到万家》里的万善堂,和《风吹半夏》里的武建设吗?

一个脾气臭,但古道热肠。

一个刚愎自用,暗藏心机。

这次,刘威改头换面,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叔刘立本。

抱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刘立本中断了刘巧珍的上学梦。

对想要继续求学的三女儿刘巧玲,刘立本简单粗暴,立即火冒三丈,抄起扫帚,将巧玲打得满院子团团转。

表演时,刘威动作粗鲁,气势咄咄逼人,说出的台词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嵇波饰演的教育股长,热爱教育,但喜欢摆出领导架势。

面对上级免不了溜须拍马,这些角色特质被他拿捏得恰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曾饰演的马栓,预告落榜时间自责、不甘,被巧珍拒绝后的深情,豁达,表达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均演技在线,演出了每个角色独特的人生境遇。

但改编经典,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尽管目前收视和口碑还不错,但对央视年代剧寄予厚望的观众还是有些挑刺。

例如方言问题,剧中有些老演员刻意用了陕北口音,但陈晓等年轻演员却讲的是普通话。

究其原因。

可能一是如今中国青年演员“口音”功底的通病问题,缺乏体验和模仿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也不是无法克服的问题。

另一个原因或许才是关键,因为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局限在陕北一隅。

不用方言,角色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时,就不用倒口了。

所以从设定上,干脆一开始就让高加林、刘巧珍、高双星,说的是带着一点陕北味道的普通话。

来自大城市上海的黄亚萍说着最标准的普通话。

他们的父辈们,不论身份是农民、村支书,还是民办教师,则是一嘴方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人生之路》采取了一些新颖的手法,来充实乡土题材的新鲜感。

例如第一集开头的自行车“跑酷”,以及后面出现的“冰峰”饮料。

虽然被诟病,也不失为平淡生活中的亮点,更容易讨好年轻观众。

爱之深,责之切。

经典的价值在于,不只是“影响一代人”,而是“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或许正因为路遥的《人生》对很多人命运的关键处有过深刻影响,所以观众才如此这般。

到底能否再创经典,时间或许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