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22年12月17日,前中国首富、汉能系创始人李河君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协助调查后,至今仍无音讯。

根据法院的最新消息,汉能系多家原经营实体将破产清算,具体包括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汉能水力发电集团等9家公司,基本涵盖汉能系原主体公司。

与此同时,与李河君关系密切的石农集团也陷入沉寂。

据相关媒体报道,石农集团很可能是由汉能集团重组而来,其产品类型和名称与汉能系高度重合。

不过,集团官网上的新闻中心栏目自2022年12月21日以后也再无更新,疑似停止运营。招聘网站显示,与石农集团相关的两家公司尽管仍然挂着多个岗位,但HR的活跃记录已经停留在数月以前。

这也意味着,李河君被带走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汉能系的商业版图已几近崩塌。

目前,李河君因何被带走尚未可知,据猜测可能与锦州银行有关。

公开信息显示,锦州银行与汉能的资金关系规模总计为94.61亿元,分为与汉能挂钩的受益权转让计划、锦州银行发行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锦州银行发行的保本型理财产品三种,其中附有信贷风险敞口净额27.7亿元。

具体情况如何,估计要等到调查结果出来才能知晓。

链接:李河君的故事

如何用30分钟毁掉一个首富

汉能集团,由李河君一手壮大,也由其一手毁之。

虽然出身农民世家,李河君却有着“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的高学历,前者给了他敢闯的拼劲,后者则教会他做生意的头脑。

李河君并没有等到研究生毕业,便“下海”中关村倒腾起了电子元器件生意,很快就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利用这笔钱,李河君做出了或许是他这辈子最正确的一个决定——投资水电站。

在连续搞定几个小水电站之后,水电资源丰富的金沙江,成了李河君眼中的“大鱼”,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中国最大的民营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落地。

在往后的时间里,这座水电站为李河君和汉能带来数不尽的财富:“有这么多水电,我们什么都可以不干了,天天打高尔夫球就好了。”即便在李河君最为潦倒的当下,金安桥依旧是汉能旗下唯一拿得出手的优质资产。

2009年,尝足了能源红利的李河君高调进军光伏产业,与水电站不同,那几年的光伏仅靠政府补贴就能赚到手软。此时的李河君早已“杀红了眼”,尤其是进军资本市场,动辄就是百亿美元的投资。

几板斧下来后,汉能系的规模极速膨胀,在港股上市的汉能薄膜发电股价也是蹭蹭地涨:在2015年以前,汉能薄膜两年内大涨1800%,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港元。李河君也借此以1600亿元的财富,成为了《胡润百富》及《福布斯》的双料大陆首富。

然而,这张首富“体验卡”的有效期仅为两个月。

2015年5月20日,汉能的股东大会如期召开,然而大会仅开幕15分钟,汉能薄膜的股价便开始闪崩,半小时内近乎腰斩,等汉能想到要临停时,市值已经蒸发1000多亿港元。

关于闪崩的原因,李河君的判断是恶意做空,但外界显然有不同的意见,更多的声音认为,暴跌是因为汉能操纵股价被曝光了。

传闻的真伪,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人们只记得这次暴跌之后,汉能薄膜陷入了无止境的停牌,四年后只能以换股的方式完成私有化,直接退市了。

然而资本市场的熄火,并不是李河君和汉能的末路,麻烦才刚刚开始。

汉能集团的成长与衰败,始终贯彻着一个“薅”字。

成长期,汉能薅的是银行和地方政府,李河君曾在一次饭局上表示,“汉能是国开行的长子”,传闻李河君的投资有个著名的“三三制”法则,即地方、银行和汉能各出三分之一,有时汉能甚至一分钱都不用出,这也能解释为何汉能能在短短数年间就把摊子铺向全国。

但事实证明,只要形势不对,靠山随时都可能调转方向,压至头顶。汉能薄膜的爆雷引发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资金链断裂、各地的项目烂尾,银行和地方政府是要钱的要钱,索赔的索赔。无奈之下,汉能将“薅羊毛”的手伸向了内部。

最先被动手的便是“印钞机”金安桥水电站。

据了解,汉能在金安桥的占款就达到了110.65亿,而且汉能还通过金安桥发债,钱拿走了,债由金安桥来还,最后汉能索性将金安桥超过50%的股权转手以解燃眉之急。

惨遭毒手的还有汉能集团的员工。

据了解,2018年7月,汉能集团便开始强制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职位越高认购额度越多,年化预期为10。如果员工认购完成率低于50%,将面临被辞退,高于50%不到100%则会被降薪。而执行这一规定的依据,竟是公司司训第18条中的一条:“发展的奥秘:与员工共成长”。

员工离职了就再招,为了招到人,有一段时间汉能甚至什么条件都敢答应,“反正工资发不出来,招人就是为了让他买理财”。

一年后,汉能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了,在与汉能相关的股吧与论坛中,员工讨薪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连汉能引以为豪的口号“汉能,没有不可能”,也成了调侃的素材——“有的,发工资是不可能”。

此后,汉能集团经过一系列的重整,以新马甲“石农控股集团”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在被带走之前,李河君早就被层层“限高”,在不少债权人和前员工眼里,他就是一个老赖,甚至怀疑他转移了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