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指站立位或更低位置跌倒的低能量非暴力所导致的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锥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小腿远端等,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残致死率高。2013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报告:全球每3秒钟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全世界50岁以上人群中,有1/3~1/2的女性和1/5的男性将经历至少一次骨折。2010年,全世界50岁以上人群中,约1.58亿人有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预计至204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将翻一番。在中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椎体和腕部)2015年新增约269万例;预计2035年新增约483万例;2050年新增约599万例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可能导致患者丧失独立性、行走能力和从事日常活动的能力,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降低总体生活质量,导致抑郁和孤立,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遴选骨科医生最为关注的21个临床问题,形成21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我们对此进行了整理,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 123RF

骨质疏松性骨折21条循证医学推荐意见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治疗难度大(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症状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等骨折专有体征,但也有患者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三、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选择哪些影像学检查?

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首选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全身骨显像(E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并行鉴别诊断(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四、骨密度检查是否为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必须检查?

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根据骨折的临床症状、专有体征和影像学等检查,对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建议行骨密度检查(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五、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病因所致,必须与恶性肿瘤、结核以及能导致骨折的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相鉴别(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复位、固定、康复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等进行个性化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七、如何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患者年龄及病史,尤其是轻微外伤后出现胸腰部疼痛、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变形或活动受限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重要参考(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八、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GPS)。

九、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需根据骨折类型、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等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十、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可选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包括髓内或髓外固定(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十一、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可视骨折类型、关节面受累情况、患者全身情况和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十二、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可视骨折类型、稳定性、合并损伤、患者全身情况和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十三、骨质疏松性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盆髋臼骨折与青壮年高暴力受伤机制不同,需根据骨折特点、分型、患者全身情况和需求等采用保守治疗或微创手术(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C)。

十四、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的基础措施有哪些?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预防跌倒和使用钙剂、维生素D等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是抗骨质疏松药物发挥最大效应的基本保障(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十五、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有哪些?

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等,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个性化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十六、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干预的目的是什么?

骨质疏松骨折后需积极给予规范的基础措施和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目的是缓解疼痛,抑制急性骨丢失,改善骨量和骨质量,提高骨强度,降低再骨折风险(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十七、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后如何进行评估和药物更换?

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后,应长期随访,对骨折愈合、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再骨折、依从性、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评估,疗效不佳者建议药物更换(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十八、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折愈合和内植物稳定性的影响?

骨质疏松性骨折后,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增加内植物的稳定性(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十九、如何防范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术中及术后均存在再骨折风险,定期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及时识别再骨折高危人群,早期规范化系统干预,有助于防治再骨折(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二十、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如何管理?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合并症多、麻醉和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按照快速康复原则由多学科进行围手术期管理至关重要(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二十一、骨质疏松性骨折康复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既要遵循一般骨折的康复规律,又要考虑到患者骨质量差和骨折愈合缓慢的特点,应采用多学科和多因素的个性化综合康复计划(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本指南中的证据质量分级与定义(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指南中的推荐强度分级与定义(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 2022, 42(22): 1473-1491.

[2]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骨质疏松性骨折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45): 3581-3591.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