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坛主持人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陈二泉院长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必将促进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最大的问题便是对于“国际理解”的威胁,基于曲解或误解的“价值观地缘政治”叙事可能越来越深刻地制约全球行动。在这一语境下,可以说,全球治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需要跨文化的理解。同样,中文国际教育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需要确立自觉推动国际理解的意识。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13万亿元人民币,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作为中国快速融入世界的一部分,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国际化同样起着标杆性意义。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第八章第一节明确提出了“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为教育国际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随着新修改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落地,深圳、广州等地一批以培训资质创办的国际学校纷纷关停。

大湾区国际化教育向左向右?中国式教育国际化的如何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届大湾区名校长十人论坛现场

4月2日,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前夕,教育部及地方教育部门相关领导、专家、湾区名校长齐聚广州市荔湾区爱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隆重成立了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并举办了中国式教育国际化第三届大湾区名校长十人论坛,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坛由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陈二泉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冯增俊

主持人:冯教授,您作为广东省教育决策咨询专家,请您谈谈大湾区教育国际化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冯增俊(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教育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写的一本书《当代比较教育学》里有论述。在百年大变局的形势下,原来世界格局是美国为首的霸权、霸道、霸凌主义,目的是收割全世界,致使教育国际化有殖民化的倾向。我们中国式教育国际化要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世界新的格局、新的秩序,教育担负有重大的使命,立足中国大地办国际化教育,办对的教育,办真正有用的教育。培养“天下为公”和平发展的世界公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广东中心主任陆辰洋

主持人:陆主任,作为教育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中心的官员,您认为中国的国际化教育怎样为培养面向国际的下一代助力?

陆辰洋(教育部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广东中心主任):感谢陈院长的邀请,我想:国际化教育包含国际学校,同时也包括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国际视野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方向,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学校都可以也应该走向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能走出去,还能回得来,那么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们构建文化自信,拥有民族自信。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搭建国际青少年人文交流平台,为学校构建国际氛围,培养具有人文交流能力和素养的老师,培养具有国际理解的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让我们走向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澳门教业中学校长、中华国际文凭学校协会副会长贺诚

主持人:贺诚校长,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一个教育国际化的前沿城市,教育国际化课程如何落地?如何实现教育国际化课程的本土化?

贺诚(澳门教业中学校长、粤港澳大湾区校长行 动联盟主席团成员、中华国际文凭学校协会副会长):教育的终极是指向人的发展,教育的核心功能是通过课程来完成的。无论是IB课程还是ALevel等国际化课程,都不是封闭的、僵化的,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中国课程要从国际教育中借鉴吸收,提倡跨学科,超学科融合,提高表现性评价。国际课程本土化,本土课程国际化。坚持明确的育人标准:家国情怀、传统根基、世界眼光、生命底色,以中国立场看世界。

教育国际化始终面临如何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在单一与多元、传承与创新、国际化与本土化中把握好平衡。真正的国际化,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一种理念、形式和方法上的借鉴,是培养心系中华、胸怀天下、会通中西、学贯文理、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荔湾爱莎文华学校校长张柏祥

主持人:张校长,请您以爱莎文华学校为例,谈谈教育国际化在大湾区落地,如何融合和创新?

张柏祥(广州荔湾爱莎文华学校校长):广州荔湾爱莎是在新的《民促法》落地后,为满足大湾区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而诞生的教育国际化学校,一校多制,既有外籍子女学校,专门招收在大湾区工作的外籍人士子女就学,也有爱莎文华学校,招收国内学生,既有普通高中,也有国际高中,能够满足大湾区人们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学校鼓励不同,尊重差异;采取一人一课表、一人多导师的办学特色,全方位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学校计划提供IB、A Level、艺术项目、AP选修、国内高考等主流课程及考评体系,多出口的课程体系,辅助多元化的升学渠道,助力学生通向世界顶级学府。国际教育要让融合创新点亮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校长麻金钟

主持人:麻校长,您之前一直在国际教育集团担任高管、在国际学校担任校长,您是如何理解教育国际化的?

麻金钟(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校长):中国当代教育有四大趋势,教育全员化、教育终生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国际化教育不是过洋节,说洋话,这些都是国际化教育的表象。国际化教育的核心是批判性的融合国外的教育思想、方法和原则,掌握了国际化教育的思想方法和原则。有了这种思想和原则,用什么教材来教,都是国际化的教育。在双语或多语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扎根母语文化的自信自尊但不自大的宽广胸怀和一种同理心,包容力和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胜任力。

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国际化教育是一个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名词,是一个阶段性的概念,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进入到现代化教育阶段,所有的学校都是国际化教育的学校。中国教育现代化实现以后,国际化教育这个概念不再存在,所有的学校都是国际化的学校,培养的学生都具备跨文化理解能力,都具备国际竞争力。世界融合到一定程度,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后,中国的教育就是国际化的教育。

国家的政策、经济、社会、科技决定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政策,国家对境外课程和外教有了规范性治理;经济,也正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促进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繁荣,疫情期间GDP增速放缓,也对国际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第三社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和战争对国际化教育的影响巨大,三年疫情人与人的交往被阻断,国际化教育发展缓慢,甚至是停滞;最后一点科技,当下人们对人工智能讨论很火爆,尤其是ChatGPT AI智能对话机器人对教育的冲击,各国所面临的教育问题也出现了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一致性,各国教育正面对一种共同的挑战。面对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带来的行业冲击,国外的教育和我们一样面临挑战,并没有相比我们有多少优越感。

总之,教育的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思考、把握和发展教育。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用未来的眼光看今天的教育,用国际的视野思考发展明天的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市星执学校国际教育部主任,南执高级中学监事张洁

主持人:张洁主任是美女海归,任两所国际学校的高管,请您谈谈促进大湾区教育国际化有哪些具体措施可操作?

张洁(广州市星执学校国际教育部主任,南执高级中学监事):在全球化背景下,基于中国的发展,教育国际化就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基于这一目的,再结合大湾区优势,如何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我想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大湾区的政策优势,通过制定外籍教师的人才引进政策、资历审核制度,确保先进经验先“引进来”、“坐得正”,再通过双向留学、涉外办学、人文交流、双边多边教育合作与全球教育治理等项目,实现培养我国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在汲取先进知识的同时进行文化输出,提升国家形象,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而教育国际化,就是要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从民族国家的立场出发,强调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与本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相结合,并立于全球化的角度考虑培养谁、怎样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升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亚

主持人:王经理,您长期在新加坡,能说一说新加坡教育对大湾区教育国际化有什么借鉴和启示意义吗?

王继亚(广东省升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全球各地区中小学教育水平调查显示,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水平排在全球第一位。受到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影响,新加坡教育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传统及独特魅力。

如今,新加坡教育更重视对学生“德”的教育,新加坡教育部也设立品格与公民教育组,全面规划学生的品格教育课程,回归以学生为本,发展全人教育的目标,把道德品质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未来学校”是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些未来学校并不是科技学校,而是用科技来辅助教学,这些学校会培育学生的软性技能,注重学生整体的发展。

同时,新加坡教育部非常重视教师培养,以实用主义为核心,提出其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应势而变,勇于创新,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烙上鲜明的时代印记。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开放观念、战略观念、时效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等。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新加坡沿用英联邦教育体制,并结合本地特色,制定了一套受国际高度认可的优质教育体系,学分互认,利于每个学生在何地何时都能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新加坡的教育体制致力于满足实现个人价值与培育人才的需求,一直倡导并支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用国际的眼光审视了国际的教育,用国际的视角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我深深感受到教育责任之大,也必将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改变教育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市增城区暨实学校总校长刘万庆

主持人:刘校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教育?

刘万庆(广州市增城区暨实学校总校长):新时代教育的论述: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那么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国际教育呢?

第一,帮助孩子发现自我,成就更优秀的自我。培养兴趣、开发潜能、增强自信、点燃激情、张扬个性。第二、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思维的深度。在打好语言基础同时,做到五育统筹,突出重点,全面发展,面向未来。加强编程、人工智能、STEAM,发明创新等方面知识的教学。站得高,看得远,有主见!第三,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拥有多元文化价值观,学会包容,学会吸收,学会接纳,让他国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技术为我赋能,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得好,出得去,回得来!世界人,中国心!

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终身学习者,探索创新者,问题解决者,快乐生活者,责任担当者,忠心报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陈二泉

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陈二泉在论坛最后总结:

教育国际化一直是当今教育的重点关注问题,从民族国家的立场出发,强调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与本民族优秀教育传统相结合,并立足于全球化的角度,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探讨教育国际化得核心问题。

我们今天成立的湾区(广东)教育研究院教育国际化研究中心将和各位同仁一道,最大程度利用好大湾区的政策优势、区域优势、人才优势,立足湾区、面向全国、影响世界,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培养新时代有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和全球领导胜任力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和接力者,这是中国式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