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4月7日),马英九终于结束了为期12天的大陆祭祖之旅,返回台北。

在这12天里,他先后辗转大陆五个省市,即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

而关于马英九的这段行程,一些“高手”还做了特别的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站:南京

这里曾是中华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因此这里自然而然成为马英九的第一站。

说起来,马英九对孙中山先生还有着一种特殊的历史情结。

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中国香港一个国民党干部家庭,其父马鹤凌,曾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马英九出生后不久便随家人去到了台湾,之后曾因荣获“中山奖学金”出国深造,回国后不久便正式步入仕途。

第二站:武汉

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1938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第三站:长沙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国军上将薛岳指挥了三次“长沙会战”(亦称“长沙保卫战”),歼灭日军11万余人,有力保卫了湖南及西南大后方的安全,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

第四站:重庆

这里是国民政府的‘陪都’,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第五站:上海

1937年的“淞沪会战”,国军精锐几乎全部投入战场,总兵力达70余万,以伤亡25万余人的代价,共计歼灭敌军9万余人,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此外,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还是民国时期第一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英九的这一行程,有人解读称:其是想告诉国人,“中华民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也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除此之外,国军在抗战中的贡献,也不容忽略。

在文史君看来,这样说似乎也没有错,“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占据着重要地位。

首先而言,其是“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而中华民国的建立,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

而从民族关系上来说,中华民国的成立,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族的平等。

此外,在抗日战争中,民国军队也打了不少的硬仗、恶仗,可以说,正面战场的很多次大会战都是国军打的,其对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是有功的。

当然,除了这样的解读外,文史君还认为,马英九的大陆之行,其意义有二:一是弘扬中华文化、二是促进两岸和平。

其中以第二点为主要。

事实上,在此期间,他就曾多次强调“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呼吁两岸维持现状,尽量避免冲突和对抗。

此外,他还希望通过此次大陆之行,增进两岸的互信和友好,从而为两岸和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马英九此次大陆之行,还是一次比较有意义的行动,对两岸的关系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