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天津航母公园仰望满载排水量4万吨的基辅号,都能感受到这艘大舰带来的压迫感。它在刚立项时的工程代号是1143,起初被称为“反潜巡洋舰”,1977年又被重新划分为“重型载机巡洋舰”,它也确实具备巡洋舰和航母的双重特点。

虽然我们习惯称它为“航母”,但从设计思路和任务规划来看,“重型载机巡洋舰”这个定位似乎更准确一些。

和基辅级同一时期,苏联也曾规划过1153和1160两种大型核动力航母,但这两个工程都在70年代中期先后终止。

一直到苏联解体,"红海军"航母只有1143这条线在持续迭代,先后发展出了1143.5库兹涅佐夫和1143.6瓦良格,并且最终于1988年开工建造了能搭载60多架弹射起飞舰载机的核动力航母1143.7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1143.7能按计划于1994年服役,它将成为仅次于美国超级航母的世界第二强,但现实却很残酷。

90年代初,失去资金注入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在美国情报机关的策动下,被乌克兰自行拆解。直到红色帝国消失,苏联都始终没能拥有和美国匹敌的大型航母。

所以每次参观基辅号时我都在想,鼎盛时期的苏联一不缺钱,二不缺技术,还有美国人在前边趟雷,怎么就在航母的发展上走出了这样一大段弯路?这期咱们就来聊聊苏联的航母规划,主要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知,有不成熟的地方还请大家留言指正。

1992年美国对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围追堵截、必欲除之而后快这件事,正好从侧面证明了世界第一航母强国对“核动力重型航母”的肯定。这也正是美国人自己长期坚持的技术路线。

那么,苏联为什么迟至1988年才下定决心在这个领域和美国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航母发展史,似乎苏俄始终没什么存在感。但其实俄国人并不迟钝,他们对航母技术从一开始就很敏感。

当“飞机上舰”还只是一个概念时,苏俄就进行过探索和实践。在航母早期的发展中,沙俄并没有缺席。

早在1909年春天,沙俄海军工程师马特斯耶维奇上校,就提出俄国应该建造一艘搭载25架飞机的“侦察舰”。他在报告里明确提出,这艘“侦察舰”应该使用弹射装置让飞机起飞,并在甲板直接降落。这份报告已经体现出了现代航母的核心概念。

1918年苏联建造了第一艘飞机运载驳船“公社号”,排水量3100吨,并参加了国内战争;1918年底苏联海军航空兵成立,正式组建了水上飞机部队。苏俄当年的这些进展,并不比英美日落后太多。

虽然在技术上沙俄并不缺乏对航母的进取心,但是否建造航母本质上是一个海军战略问题。长期以来苏俄一直奉行陆上扩张战略,从沙俄时代到苏联早期,受地理和工业能力限制,远洋海军都不是苏俄的主要发展目标,建造航母的优先级并不靠前。

虽然二战前苏联也做了一些航母的图纸设计,比如推出了“71型航母”,但有限的资源始终被投向陆军和空军。斯大林只有在对陆军战斗力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才会让资金转向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二战大局已定,苏联终于启动了以英国航母为参考的72型航母设计,它排水量28800吨,航速30节,载机30架,吸收了珍珠港、中途岛海战的经验,特别强调装甲防护。但72型并没有成为苏联航母的起点,而是很快被放弃。

这是因为,当时苏联造船工业在战争中遭到重创,短期内没有能力开工建造;但更重要的是,1945年美国投下的2颗原子弹,把人类带入了核时代。面对新威胁,苏联的海军建设不得不进行调整。

从1950年到1955年,苏联海军一共接收了19艘巡洋舰,基本奠定了大国海军的基础,但其中并不包括航母。这时苏联主要在加紧建设国土防空军、还先后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

1955年,苏联把目光再次投向远洋海军。但受“航母无用论”的影响,高层认为航空母舰在核时代生存率太低。苏联海军转而选择用“非对称”手段和美国进行差异化竞争,尝试弯道超车,把重点装备押在了潜艇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我们回头再看,苏联的这个决策有过分夸大核潜艇和导弹作战能力的失误。但在当时,这种换一个赛道来追赶在航母领域代差的思路,也的确符合逻辑,有相当的合理性。只是这样会带来一个后果,那就是海军发展不够均衡。

苏联海军当时想建立一支由潜艇、水面舰艇、陆基和舰载反潜飞机组成的海上防御体系,把战略进攻的任务交给导弹核潜艇。虽然他们也在发展“航母”,但赋予航母的任务,主要是在美国核潜艇进入发射阵地前将其歼灭。

苏联航母就这样,从成本最低的“反潜航母”开始起步。

第一艘反潜航母的设计任务交给了第17中央设计局,工程代号1123,分类为“反潜巡洋舰”。这是苏联造船史上第一个大型载机舰艇,意义重大。

1123型莫斯科级航母的技术指标,完全满足了当时苏联海军的需求。它于1967于年12月25日服役后,和法国、意大利的同类舰船相比,在载机数量和武器、电子设备上甚至还有优势。

这表明,经过几十年的高强度投入,苏联的造船工业已经基本达到了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水平。

整个60年代,苏联海军对付美国航母的思路,就是靠潜艇和飞机发射远程反舰导弹,凭借导弹来突破航母的防御圈;至于水面舰艇,主要任务是支援己方潜艇,并反制美国潜艇。

60年代后期以后,美苏核力量逐渐形成均势。苏联获得了在远洋和美国人竞争的战略契机,因此海军对反潜和舰队防空有了更高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莫斯科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苏联开始设计1143型基辅级,这是第一种能够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舰船,但垂直起降,严重限制了舰载机的作战能力。

1968年基辅级开始设计,只用了两年就完成方案审批,是苏联造船史上设计周期最短的一艘航母。在历史资料中,一般都认为基辅级是苏联的第一型航母。

虽然Yak-38具备空中反舰、反潜和对水面、近岸的攻击能力,但基辅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以反潜为导向的舰艇,并不足以承担在远洋全攻全守的任务。

尽管连续有四艘基辅级入役,但此时苏联海军无论作战思想和装备,都没有做好和美国争霸的准备。

虽然他们反制航母的手段,的确给美国人带来很大压力,但毕竟奉行的是一种单一用途的建军策略 。如前文所述,这种发展并不均衡。

苏联人也逐渐发现,他们的作战理论在实践中受到了巨大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始终没能具备有效并持续定位美国航母的能力,而这是发起远程反舰导弹攻击的前提。

冷战期间,苏联主要靠远程探测雷达、伪装后的情报船和海洋监视卫星等手段,对美国航母的动向进行监控。

但上述侦测系统,在美国持续不断地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后,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美国航母一直在不停升级,经过几代发展,其攻击和防御能力都大幅提升,而同时期苏联的侦测手段没有实质性提高,信息获取能力随之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苏联也在1981年后装备了可以超低空突防的远程反舰导弹,“逆火”轰炸机也获得了直接从卫星接收目标数据的能力,但这些手段在面对美军先发制人的电子干扰和恶劣海况、恶劣天气时,都无法准确锁定美军航母。

据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的分析显示,即便在苏联巅峰时期,他们对美军舰队的侦测效率也比外界认为的更低,甚至很难有效作业。尤其是,几乎做不到在防空圈外对航母进行锁定。

这就意味着,靠远程反舰导弹发起攻击的思路,在现实中可操作的程度很低。苏联决策层显然低估了现代化改装后的美国航母战斗力。缺乏航母的苏军舰队,反而更可能率先遭到对方航母的打击。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苏联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更有效、更直接地对美国航母发起攻击。他们的结论是,要组建自己的大型航母战斗群,只有大型航空母舰才能在远洋做到攻防兼备。这一能力在当时以及现在,都是其他海军装备难以望其项背的。

不过,大型航空母舰造价高昂,即便是超级大国也要谨慎考虑。为此苏联决策层爆发了激烈争论,大型航母屡次立项,又屡次取消。

直到1977年末,1143.5型库兹涅佐夫号的设计正式启动之后,苏联才重新回到航母必须搭载重型战斗机的正确路线上。但由于准备不足,1143.5的方案又在核动力和常规动力之间左右摇摆,直到1982年才最终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80年代后,苏联已经意识到舰载航空兵薄弱带来的隐患,多次提出“要均衡发展”,着重建设远洋进攻力量。但在执行层面,他们仍然把潜艇和岸基航空兵列为优先项目,并没有真正在大型航母上发力,这种庞大帝国产生的惯性,超乎想象的强大。

1984年,苏联终于把能独立完成制海、制空、电子战任务的航母提上日程,开始设计1143.7,但这条轨迹还没有来得及完善,红色帝国就解体了。

进入90年代,苏联时期建造的这些,使用价值不大的载机舰船都被放弃,只有1143.5库兹涅佐夫号被保留至今。

回顾苏联的航母决策,能看到他们走了一条“渐进式”发展的路线:逐步完善,多领域依次过渡。也被人称为“戈尔什科夫过渡主义”。

这条发展路线,虽然完成了从直升机到垂直起降战机、再到高性能固定翼载机的过渡;平台也从单一反潜巡洋舰发展为多用途重型载机巡洋舰,但却为此付了耗费大量财力以及宝贵时间的惨重代价。尤其是时间,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从自身角度来看,苏联在决策时,对“新式海战武器取代航母”的复杂性估计不足,过分夸大了核潜艇对航母的打击威力,又片面强调了航母“易被发现,易受打击”的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对手的角度看,苏联低估了用最新航空航天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武装后的航母,所爆发出的强大战斗力。

之所以造成这些误判,当然和领导人对航母认识不足、个人好恶决定航母路线有关。比如斯大林就说航母是过度浪费资源、赫鲁晓夫说航母是“活靶子”、勃列日涅夫则给航母扣上了意识形态的帽子。

但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航母根本没有在苏联军事理论体系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在航母领域,苏联长期自我封闭,尤其是冷战开始后对航母的认知和判断一直存在偏差,致使这种原本属于全人类的军事科技成果,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所独享。

直到解体,苏联载机舰艇只有1143系列相对完善,但也没能完成从常规动力/滑跃起飞向核动力/弹射起飞的过渡。

说到1143系列,有两艘航母不能不:一是瓦良格号,它在中国经续建成为辽宁号;二是1143.4戈尔什科夫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1143.4由涅瓦设计局为印度重新规划,变身为能够搭载常规起降战斗机的航母,命名为维克拉玛迪亚号。

作为苏联航母的唯一策源地,涅瓦设计局充满情怀的给这次改装起了一个工程代号:11430,象征苏联时期的1143系列就此划上了句号。

同时,这也是苏联“戈尔什科夫过度主义”航母发展路线的句号。

在时代大潮冲击下,虽然苏联的航母技术一度突飞猛进,先进舰载机的研究也取得重大成就,但航母却并没有成为护国重器,更谈不上拯救联盟。我们今天回首往事,仍旧难免抚案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