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初,西安成为继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而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则成了“双中心”唯一核心承载区。其中,综合性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国家科技竞争的重要力量。定位为“科学中心”,侧重基础科学研究。通过汇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等多种战略科技力量,吸引世界级科学家集体攻关,努力形成基础科学和原创能力的重大突破。而科技创新中心,相比科学中心,则侧重于构建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营造创新氛围与环境,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发挥企业、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最大效应,吸引全球创新资源。

丝路科学城聚焦“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使命,科技创新的号角接连响起、项目建设的热潮持续涌动,处处迸发着蓬勃的发展活力。4月7日,在“双中心·向未来”高新行采访活动中,省市主流媒体和网络大V走进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参观采访重点企业、项目,一探“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的综合实力,见证“双中心”建设的高新实践,憧憬丝路科学城的无限未来。

西安高新增材制造:聚力打造“一总三平台多试点”产业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位于高新区“二次创业”南区西北部,由西安高新金控集团全资子公司-西安高新增材制造小镇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公司以服务于3D打印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开发建设3D打印企业加速器,不断延展增材制造、3D打印生态链条,致力成为3D打印产业发展的服务型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5.61亿元,年税收2244万元,带动就业约1900人,同时将依托区域产业平台聚力打造“一总三平台多试点”的产业结构,发挥项目增材引领及示范推动作用。一总即增材企业总部聚集;三平台即产学研合作平台、产业创新开发平台、双创孵化平台;多试点是以#西安增材制造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加快产业聚合,在加快产业服务功能完善的同时,推动3D打印产业集群在高新区的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西安炬光科技: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产业先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光子产业链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正在积极拓展光子产业链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模组、子系统(“提供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业务,重点布局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炬光科技已发展成为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应用领域有影响力的公司和品牌,被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授予“高功率半导体激光产业先驱”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司自主研发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和激光光学领域核心技术和产品,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现已形成共晶键合技术、热管理技术、热应力控制技术、界面材料与表面工程、测试分析诊断技术、线光斑整形技术、光束转换技术、光场匀化技术(光刻机用)和晶圆级同步结构化激光光学制造技术九大类核心技术,产品逐步被应用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科学研究、汽车应用、消费电子五大领域。炬光科技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科研荣誉。

西安光电子先导院:凝聚海外高端创业力量发展光电子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高新区、科技厅于2015年10月共同发起设立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先导院”),创新性地打造公共平台+专项基金+专业服务的光电芯片孵化生态,解决核“芯”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先导院平台占地83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拥有设备仪器400多台(套)。目前平台已聚集入驻光电子领域企业30余家,其中一半以上为海外高端创业团队,例如耶鲁大学陈辰团队、龚平博士团队、张文伟博士团队、程东博士团队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先导院将分阶段围绕化合物半导体平台、硅基光电子平台、异构集成平台陆续扩展能力建设,以期在光有源芯片、无源芯片、功率射频芯片研发中试、纳米级光学微加工等方面提供深度技术服务,为推进光子产业发展,打造光子领域世界一流创新生态系统而不懈努力。

西安新建唐晶量子项目,致力研发生产半导体器件外延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晶量子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和生产项目位于西安高新区五星街办南北二号路(乾元路)以西,东西八号路(广丰路)以北,建筑面积38747.11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20064平方米,于2022年6月正式开工。该项目拟建设一条砷化镓(GaAs)和磷化铟(InP)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生产线用于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的研发及生产。包含生产车间、生产大楼等;项目拟购置硬件设备多套,包含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表面颗粒测试仪(SS)、电化学测试设备(ECV)、光致发光图谱测试设备(PL)、化学尾气处理设备(Scrubber)等生产研发相关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晶公司主要致力于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设备)进行以磷化铟(InP)和砷化镓(GaAs)为衬底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生产及销售。半导体器件外延片是芯片的上游产品,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和使用价值,可广泛用于光通信、激光雷达、3D传感、人脸识别、无人驾驶、工业精细加工、医疗器械等领域。

西安科学园:探秘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成立于1966年,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全面从事时间频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研机构,承担着国家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授时发播任务,建设和运行着的长短波授时系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基于高精度的时间频率测量技术,开展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工作。五十多年来,国家授时中心坚守使命、为国授时,始终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努力打造国家时间频率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点和原始性创新策源地,承担了我国时频领域一系列国家重大任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任务:1、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长短波授时系统”;2、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3、国家时频体系“1603工程”;4、科教基础设施“空间时频技术研发与应用平台”;5、科教基础设施“标准时间网络传递与应用平台”;6、时间基准及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设施平台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增强,将有望在西安科学园形成我国时频领域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装置集群,引领我国时频科技的发展方向,孕育产生新的重大设施平台;同时推动量子信息、地球科学、射电天文、空间天气等学科和通信、政务、金融、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带动地方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强化科普旅游文化品牌,助力西安“双中心”建设。(视点阿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