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易拉罐自制苗族头饰惊艳课堂#】近日,重庆,一位大二女生用40个易拉罐制作苗族头饰惊艳课堂。当事人付同学介绍,老师布置了手工作业,自己就想到了苗族头饰,花1周用近40个易拉罐制成。自己是汉族,选择苗族头饰纯粹是因为喜欢,觉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4月5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手工》学生作业展示视频上热搜,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每日电讯、新民晚报、中国妇女报、新重庆、华龙网、羊城晚报、齐鲁电视台等30余家国家级及省市级主流媒体,纷纷发布、转载到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其播放量累计超过1千万,在微博上成为同城热搜前三。
“作品寄托了我对美好的期待!”
视频中穿戴苗族头饰的女孩名叫付松梅,是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展示了老师上周布置的以“瓶子”为主题的手工作业。她说交作业当天,视频由同学拍摄上传到个人抖音。“只是作为大学日常记录,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还上了热搜,很意外。”
在采访中,付松梅同学话不多,谦逊低调,“我没有把这件事当做作业来完成,在这件作品中寄托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虽为汉族人,但生活在贵州遵义的她,从小就对苗族文化耳濡目染。付松梅决定从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热爱有期限!正好我可以利用专业课所学,完成这样一件美好的作品。”她选用的材料主要是40个易拉罐瓶子,每天花至少4个小时课余时间,最终用7天,精心完成了这件头饰。她说当时同学们展示的作业形式虽不一样,但都很用心,都特别漂亮。
“艺术是用来享受的,要‘玩’起来!”
余龙豪老师作为这门课的授课教师,对学生作业“走红”这件事,并不感到特别意外。他说,这门课开课两个月以来,很多同学都会发布作业视频到自媒体,点击量都还不错。在前两周他布置的COSPLAY作业展示中,一位女同学用塑料袋制作的“龙葵”造型,也上了抖音热搜。
余老师认为《幼儿手工》是一门艺术课,他告诉同学们,一定要把艺术融入生活,要“玩”起来,享受其过程,而不是当做作业来完成。作业的具体形式、展示方式,由同学们自主选择。他说,每位同学都花了心思,每一次作品他都会一一点评,鼓励同学们发挥个性和长处,张扬青春,从中找到闪光点和成就感。
“余老师的课,我们都喜欢!”不管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社牛”还是“社恐”,同学们都在这门课上找到了自信。
“用心、用情、用爱,为专业课程注入‘生机’”
在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像这样具有人文情怀的专业课和通识课越来越多,为激活课程思政注入了“生机”。“只要我们用心去接触,用爱去呵护,用情去感染,倾听同学们的心声,高职教育也一定能培养出出色的人才。”管理学院院长彭媛认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特点,用心接受他们的反馈,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因材施教,鼓励和帮助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让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