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一些地方流行吃发菜的风俗。在农村待客的宴席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叫做发菜,据说吃了发菜,主人和客人就能发财发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发菜是一种什么样的菜呢?不同的地方,因生活习惯的不同,发菜的内容也不相同,各地有各地的发菜。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南北两种不同的发菜。

1、陕西发菜

陕西一些地方流一种食俗,一般宴席上都会点一道叫“发菜”的菜。

现在的陕西发菜,全称为金钱发菜,又称酿金钱发菜,为当地十大传统名菜。

金钱发菜的做法是,把事先做好的蛋皮摊开,在蛋皮上先抹一层鸡肉泥茸,然后在上面推上一层发菜,又在上面抹上一层鸡肉泥茸,再加一层黄皮蛋糕,最后卷起来,放入蒸笼蒸熟。

从蒸笼取出后,切成如铜钱一样厚的片,装入碗里,浇上鸡汤,或者放入汤碗里,等鸡汤冷凝成胶状,再将其反扣到盘子里,这样一盘发菜就做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菜的表面,布满呈现出像一枚枚外圆内方的铜钱,因而叫金钱发菜。

这是一种比较讲究而复杂的做法,还有比较简单的做法,那就是把发菜凉拌,或者煮汤。宴席图个吉利,只要有发菜这道菜就行了。

宴席上要有发菜,主要是因为一些方言之中,“发菜”与“发财”的音相同,或者谐音,寓意“发财致富”。

这种做法,也就是民间为了讨个吉利,希望能够发财致富,既是主家对客人的祝愿,也是主家对自己的一种愿望。

陕西吃发菜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唐代,当时长安城有一位叫王元宝的大商人,因其爱吃发菜,每餐必有这道菜,结果王元宝后来发家致富,富甲天下。

长安城的商人们,不去学王元宝的经商之道,反而认为王元宝是因为吃发菜才发财起家的,于是,人们就纷纷效仿,发菜也就成为民间发财致富的象征,吃发菜求发财也就成为了一种当地的习俗。

可是,发菜见载于古代典籍的,最早的记载则是清朝时期李渔的《闲情偶记》:

“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不载者,则西秦所产生之头发菜是也浸以滚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菜。”

2、湖南发菜

湖南酒席上也流行上发菜的习俗,尤其一些地方的农村酒席更为讲究,有席必有发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湖南的发菜与陕西的发菜不同。陕西的发菜是一种陆生藻类植物,颜色乌黑,状如发丝。

而湖南的发菜,是由各种蔬菜加工而成的干菜,吃的时候,要通过油炸后的一道菜。

湖南方言把“油炸食品”说成是“油发食品”,放在油锅里“炸”,说成是放在油锅里“发”。因此,在湖南通过“油发”的干菜,也就称为发菜。

湖南农村干菜非常丰富,有瓜皮,比如丝瓜皮、苦瓜皮、茄子皮等。也有竹笋干,如楠竹笋干、小竹笋干,还有用小竹笋与糯米饭做成的笋粑。

湖南人喜欢吃辣椒,在农村,有一种很有名气,也是比较普遍的发菜,叫灌辣椒,或者通辣椒。也就是把新鲜辣椒通过水烫一下,往辣椒肚子内填充蕌头、紫苏、糯米粉之类的东西,晒干后,用油一炸就可吃。

湖南人在喜事时,喜欢用米花作礼品和宴席上的发菜。米花,也称米粑等,即用糯米制成圆形的块片,晒干后,用油炸着吃。

不管是蔬菜的干菜,还是糯米做的米花,晒干的时候是,比原来的体积要缩小许多,经过油炸后,其体积立即膨胀了很多,有的是一倍,有的是数倍。

用湖南话说,这就是“发”,也就象征家里财富的增长和人口的增加,即财发人发。再说,在湖南十里不同音的诸多方言中,“发菜”与“发财”谐音,民俗以为这对主人家和客人都是一道非常吉利的菜。

湖南农家酒席上的发菜,通常由多种混合组成,比较有米花、灌辣椒、花生米、笋米粑等合成一道菜,摆放在酒席上最中心的位置。

至于吃了发菜能不能发财,这纯粹是出于我国民间都想讨个吉利,祝愿发财的民俗心理,未必真的能发财。

这就像人们在春节期间,初次见面时要道“新年好”和“恭喜发财”一样,新的一年送给别人一句吉利话,也讨别人句吉利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者朋友,你家乡也有当地特色的发菜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