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近期,美联储连续加息令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缩,欧美金融机构接连暴雷。据媒体报道大量富人正把资金从美国、瑞士撤离,而香港是这些资金的首选地。

全球资产配置应如何因应新的变化做出调整?香港资产管理机构将如何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就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嘉实国际CEO兼CIO关子宏和大家分享他的思考。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直播回看)

硅谷银行风波不是“雷曼2.0”

中国基金报:硅谷银行风波是“雷曼2.0”还是“茶杯里的风暴”?

关子宏: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等暴雷银行的情况和雷曼兄弟的情况并不相同,前者只是持有的优质资产因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导致的“浮亏”;而当年的雷曼兄弟是持有的劣质资产出现“实质性亏损”。

2020年初疫情开始时,美联储大幅降息,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大幅上升,美国银行大量买进长久期的美国国债及美国政府担保的 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作为投资。过去一年间,美国接近500基点的加息,让这些资产出现浮亏,是这次硅谷银行风波的源头。

这些银行存款快速流失,为应对短期的流动性紧张,不得不把存在浮亏的久期较长的资产提前出售,因而出现了实质性亏损。这又进一步触发了更大规模的存款流失,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引发信心危机。

但这并不是信用危机。这些银行持有的资产并不存在信用问题,只要持有到期,是能够获得预期的收益的。相反,2008年雷曼兄弟触发的风暴是不良资产产生的信贷问题。当时在美国以及美国以外的金融机构买入了不少与美国无抵押房贷(次级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有关联的担保债务凭证(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当这些房贷的违约增加,金融体系就出现了重大的实质的亏损。

中国基金报:硅谷银行风波是否会进一步扩散?

关子宏:我认为美国监管机构这次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吸取了当年次贷危机的教训,在一天内作出决定,为硅谷银行所有存款提供全面担保,并且在亚洲市场开市之前迅速地宣布了这一决定。这大大降低了市场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挽回了市场信心。但我不认为问题已完全解决。毕竟流动性紧缩不是这两三家小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而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但未来出现更大风险的概率不大。

中国基金报:硅谷银行风波将对美国金融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关子宏:短期影响是美国整体信贷增长的减速,将大大增加美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我们认为,美联储将停止加息,但美国这次可能出现的衰退能否有效压制通胀仍难以确定,因此美国利率有可能在增长下滑的情况下,在高水平维持一段时间。

中国基金报:硅谷银行服务的大都是硅谷的科创企业,是否会打击美国创新创业?

关子宏:类似硅谷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在美国确实不多,甚至可能只有一家。科创企业过去非常依赖硅谷银行提供各个方面的金融服务。硅谷银行风波将令投资者在投资初创企业时更加谨慎,初创企业要获得新一轮的融资将更加困难。其对美国初创科技企业的长远影响将在未来一至两年时间逐步显现。

瑞信内控问题将得到解决

中国基金报:瑞银收购瑞信是史上最大最快的银行合并案,瑞士监管机构为什么这么着急"拆雷"?

关子宏:瑞信是全球3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它的问题不仅会影响瑞士,还会影响欧洲甚至全球的金融稳定。而瑞信暴雷的同时,美国也出现了信心危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因此瑞士监管机构必须当机立断。

中国基金报:目前危机是否已经化解?

关子宏:瑞信的问题和美国硅谷银行风波情况不太一样。瑞信的问题在于其内部,和美联储加息乃至整个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关系不大。瑞信在财报中承认了内控存在重大缺陷,且在此之前就接连暴雷。这让大量客户用脚投票,导致公司自2022年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客户流失。瑞银收购瑞信后,相信内控问题将得到解决。

以防御性投资策略应对硬着陆风险

中国基金报:近期,在美联储将降息的预期下,市场大幅反弹,您对后市怎么看?

子宏:确实,3月13日以来,纳斯达克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强劲反弹,大幅跑赢标普500指数和恒生指数。原因是市场普遍认为,降息将利好科技股。但我们切勿忽视了美联储未来可能降息背后的原因——此前持续的信贷紧缩正令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引发美国经济硬着陆。这对于企业未来的盈利是非常不利的。

中国基金报:在当前大环境下,您认为应如何调整全球资产配置策略?

关子宏:我们更倾向于采取相对保守、防御性的投资策略。重点关注高质量、现金流较好的公司。美股方面,会关注公用事业及必须性消费。中国股票中,消费复苏相关板块,如互联网平台,以及受到政策支持的基建、国企和电信板块。此外,黄金也是值得看好的投资品种。

中国基金报:听说您即将出差欧洲,欧洲投资者如何看待中国市场?

关子宏:过去两年,尤其是去年,外资投资中国的气氛低迷。过去两个月,随着中国重新开放,外资对投资中国的兴趣迎来拐点。从政策面看,美国的经济政策仍将保持紧缩,而且最近发生的银行风波,会加大美欧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中国的经济刚开始复苏,各方面政策都以支持经济增长为主。从估值看,中国的资产相对海外市场也是非常的便宜。

中国市场今年能否摆脱美国的影响,走出独立行情,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但总体看,今年中国市场会比欧美市场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香港将成全球最大财富管理中心

中国基金报:香港作为基金出海桥头堡,在中国基金行业出海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中资资管机构有哪些优势?

关子宏:海外投资者过去投资中国主要通过在港的海外资管机构,他们在产品设计、投资风格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方面,与内地机构有一定的差异。香港的从业人员对海外投资者的深度理解能帮助中资资管了解海外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从而构建更适合海外投资者的产品,对中国基金行业的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中国基金报:据媒体报道大量富人正把资金从美国、瑞士撤离,而香港是这些资金的首选地。对此您怎么看?

关子宏:我认为,香港将在2023年超过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金融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非香港居民存在香港的资产达2.3万亿美元,新加坡只有1.5万亿美元。非香港投资者继续成为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占管理资产65%。香港银行业,无论是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还是坏帐率,长期优于国际同业。在欧美金融机构接连暴雷的情况下,华人和家族办公室将香港作为首选地可以理解。

构建本土化ESG投研体系

重建中资资管机构优势

中国基金报:近年来,ESG投资日益成为主流,您是ESG投资领域的专家,能否谈谈ESG投资的发展?

关子宏:在国外 ESG 投资已经有20年以上历史,中国才刚刚起步。以欧洲的公募基金为例,Article 8和9的基金存量已经超过了公募基金总存量的50%,可以说ESG已经成为了投资产品的主流。在国内,我们看到无论是基金公司、银行理财、保险及养老金等机构都在过去2-3年间逐步构建ESG投研体系及ESG产品,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中国基金报:您认为我们应如何让内地投资者对ESG投资者更感兴趣?

关子宏:首先要提升投资人对于ESG理念的认同,愿意用他们的资本去推动社会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则让投资者通过投资ESG获得更好的受益。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政策与ESG的重叠度是非常高的。例如ESG中的S相关的共同富裕,和E相关的碳中和,都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重要政策。因此,在做投资决策时,如果不考虑ESG因素,将令投资者错失一些很好的投资机会,甚至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基金报:能否谈谈中国和海外的ESG投资有何异同?

关子宏:中国和海外ESG投资在理念、文化、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企业 ESG 披露等有比较大的差异。中国会慢慢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的 ESG 评估体系。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这些技术抓取更多非公开信息。例如,ESG相关信息往往并非数据,而是媒体的文字报道及经营活动中文字记录,就可以用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术去提取。

中国基金报:您负责嘉实基金的全面 ESG 投研整合,能否简单介绍您在这方面的工作?

关子宏:嘉实基金5年前成立了ESG部门,致力于搭建适合中国的ESG研究及评分框架,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及 NLP 开发了覆盖中国市场的 ESG 数据及投资策略。在海外业务方面,嘉实国际所有欧洲的公募基金都是 Article 8产品,并获得了在欧洲被广泛认可的ESG标签。

中国基金报:作为中国规模前十的公募基金的香港子公司,嘉实国际将如何抓住当前机遇,提升境外资产管理规模?

关子宏:ESG 的投研能力是在海外发展业务的重要竞争力之一,而且本土化的 ESG 研究框架和数据是与外资资管体现产品差异化最重要的工具。过去十年我们看到,外资机构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中国本土投研团队,近两年,外资机构已经获准在内地成立基金管理公司,这使得中资资管机构相对于外资在本土化的优势有所弱化。

如何重建中资资管机构的优势?我认为, ESG是很好的抓手。一方面,ESG投资已经成为海外投资的主流;另一方面,海外机构用海外的评估框架去评价中国企业的ESG水平可能会存在偏差,而中资资管机构如果能够搭建一套本土化且得到海外投资者认同的ESG研究体系,同时很好地应用于投资,将大大增加我们的全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