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让我纠结的一件事,就是在读研这个问题上,我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

那一年,高考失误,我比平常水平少考30多分,在省内也就能上一个一般的重点大学,我不甘心这样的结果,选择了一所学风非常浓的师范大学和一个并不太喜欢的专业,目的就是一个——考研!考名校研究生,因为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考研率是最高的,考研的学校也是最棒的,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当年我们系成绩优秀的学生,目标都是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浙大这些名校,中游的同学目标是山大、川大、吉大、武大等学校,至于本校的研究生,保送也不香,我的目标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专业,选择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国际关系专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所大学考研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学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经历了大一短暂的适应后,从大二开始,我就开始泡图书馆,刷英语题,看考研专业书籍、论文、著作,疯狂弥补之前知识面不足的缺陷,基本上上都是每天5点多学到晚上10点,尤其是到了大三,专业课都基本上结束,就一心考研了。

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勤奋,我的考研成绩400多分,是当年的专业第一名。但是,在复试的时候,我却遇到了困难,因为这个专业需要比较好的英语口语,而这个确实是我的短板,因为从小没有经过优秀的英语教育,即便非常努力,也只是在英语笔试方面有优势,但是口语确实不行,在面试口语环节,我一顿表达,估计考官都懵了,就这样我的复试成绩并不高,因为我的专业课成绩优秀,学校告诉我可以调剂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但是因此我失去了公费读研究生的机会,每年2万多元的学费,对于当时的家庭,已经很难承受,我没有跟家人沟通,当即拒绝了学校的要求,选择了就业。

现在每次有人听到我的经历,都感觉到非常可惜,现在回想,也觉着当时有一些遗憾,在这里分享两点经验教训,供大家参考:

第一,对于考研来说,努力最重要

还没上大学之前,就听考研上岸的人分享:如果拿出高中准备高考一半的努力,考研就没有问题。在考研这个问题上,努力更加重要,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个人要非常自律。

因为到了大学,老师并不像高中老师那样盯着学生,周围的同学也不是都想考研,面对众多的诱惑,要想沉下心来考研,就需要非常的自律才行,而这自律的背后,就是自己对更高目标的追求。

如果目标不是很明确,也可以通过他律的方式来约束自己,当年我们组建了“考研小分队”,每天坚持一起学习,加入这个小分队的同学,最后全部初试成功了,虽然同学们的付出多少有差距,但是只要一起学习,就可以走得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学校没有那样的学习氛围,可以用参与一些社会上的考研机构,在这些机构里,也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学。

第二,关键时刻,需要有人指导

其实,我一开始的选择就存在问题,因为我不清楚国际关系这个专业需要比较好的英语口语,而这正是我的短板,在备考的过程中,也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训练。而当时被调剂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时,自己也对这个学院的专业存在误解,一念之间,选择了放弃,而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人给我指导,自己的认识显然也是不到位的。

相比而言,现在的学生已经非常幸福了,因为现在有了很多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多了,只要自己上进,就可以获得更多更专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