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刘禅投降魏国,蜀汉灭亡,东吴趁机包围蜀国的永安。守将罗宪大怒:“吴狗!又要毁约背刺,偷袭盟友,重演荆州之事吗!我罗宪宁死都不会让你们得逞!”
罗宪,字令则,荆州襄阳人,乃是蜀汉谢幕战最后的荣光。
罗宪的父亲罗蒙在蜀汉官至广汉太守,所以罗宪算是根正苗红的蜀二代。他自幼以才学知名,13岁便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
罗宪师从蜀地儒学大家谯周,其性格方亮严整、礼贤下士、轻财好施、不置产业,被人尊称为蜀地“子贡”(孔子门生)。只可惜罗宪出生得太晩,当罗宪长大后,蜀汉的五虎将、刘备及诸葛亮均已去世多年。
公元238年,蜀主刘禅册立自己的长子刘璿为太子,素有贤名的罗宪被征辟为“太子舍人”,掌管刘璿的宿卫。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足见罗宪当时在蜀汉的口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罗宪历任太子庶子、尚书吏部郎,完成了前期的从政经验积累;又以“宣信校尉”的身份2次出使东吴,其才学令吴人称颂折服。
公元258年,侍中兼尚书令的陈祗病逝,宦官黄皓开始肆无忌惮地干涉朝政。之前黄皓与陈祗互为表里,许多人依附于黄皓。
但罗宪为人正直,从未巴结谄媚,因而被黄皓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久,黄皓就寻了个由头,将罗宪外贬为“巴东太守”。
当时右大将军阎宇总督巴东,戍卫蜀汉交界的边境重镇永安。阎宇虽然依附于黄皓,却认为罗宪很有本事,奏请罗宪担任自己的副将。
就在罗宪离开成都的这5年里,蜀汉朝廷风云突变,黄皓、姜维、诸葛瞻、谯周等人的矛盾日益加剧。

公元263年,姜维屯田沓中避祸,曹魏十六万大军三路伐蜀,诸葛瞻战死绵竹,刘禅急调阎宇率军驰援,而后又在谯周等人的劝说下不战而降,蜀汉灭亡!
阎宇离开巴东时,带走了大部分的兵力,只留下2000人给罗宪驻守永安,防范东吴。
当刘禅投降、成都失陷的消息传到永安时,城中流言四起、人心惶惶,长江边的官吏士卒都弃城而逃。罗宪看着乱哄哄的永安城,亲手斩杀了一个散播流言的人,城内百姓才冷静下来。
不久,刘禅要求巴东降魏的敕令送到了罗宪手中,罗宪又惊又怒,悲愤不已。但事已至此,他亦无力回天,只能换上丧服,带领将士们于都亭哭祭三日。
吴国之前听说蜀军溃败,立刻派将军盛宪攻打永安,准备与曹魏一同瓜分蜀汉。吴军打着救援蜀汉的口号,大摇大摆地出现在永安城下。
罗宪怒不可遏,破口大骂:“我们大汉倾覆,吴国作为唇齿之邦,不体恤我们的苦难也就罢了,还想背盟违约、趁火打劫!而且大汉灭亡,难道你们吴国就能苟活吗!我罗宪怎能降吴,再当一次俘虏呢!”
永安城内百姓见吴国背盟,无不激愤。罗宪下令整军备战,军民将士无不用命,立誓与永安共存亡。
就这样,罗宪固守孤城,将盛宪的吴军挡于城下数月。
而后,吴主孙休听闻钟会、邓艾和姜维身死,蜀地群龙无首,更是妄图吞并整个蜀汉,派出步协率军西征,与盛宪会合。
罗宪兵少,一边派人突围向魏国告急救援,一边临江拒射、奋死抵抗。在步协攻城时,罗宪出其不意,出城突袭,竟然杀得吴军措手不及、兵败如山倒。
孙休大怒,又派镇军将军陆抗(陆逊之子)统军3万增援步协。
见魏国的救援迟迟不到,有人劝罗宪突围而走,罗宪毅然拒绝:“作为一城之主,为百姓仰慕,在危险的时候不去保护反而抛弃他们,这岂是君子所为!我罗宪即便死在这里,也不独活!”
面对名将陆抗以及城内暴发的疾疫,罗宪咬牙坚持,靠着不满1000千的残兵据守孤城,硬生生挡住陆抗长达6个月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罗宪等来了曹魏的救援,魏国荆州刺史胡烈攻打东吴重镇西陵,陆抗等人无奈撤退,在永安城下留下了数不尽的吴军尸首,永安之围解除。
罗宪因此役被封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持节,进爵“万年亭侯”。后来,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晋朝。罗宪入朝拜见,司马炎盛赞其“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亲赐佩剑,异常优待!
罗宪不忘蜀汉旧人,向司马炎举荐了陈寿(《三国志》作者)、诸葛京(诸葛亮之孙)等人,皆得启用。
离京后,罗宪攻下了吴国的巫城,还进献伐吴之策。公元270年,罗宪病逝,被追封为“安南将军”,谥号“烈侯”。
或许有人会认为既然蜀汉已亡,为何罗宪不协助东吴、反而拼死抵抗呢?原因有三:
一是永安乃刘备夷陵兵败后的葬身之所,埋葬着数万蜀中精锐。永安城屹立40余年,目的就是防止东吴进犯。孙权的荆州背刺是无数蜀人心中之痛,吴蜀血仇,蜀国无一日或忘,永安尤甚。在此地面对吴军,无一蜀人会退!
二是蜀主刘禅已投降曹魏,此时正在魏军手中。罗宪作为蜀臣,名义上已随刘禅一同降魏。他若弃魏投吴,有可能威胁到刘禅的安危。
三是魏强吴弱,蜀汉已亡,吴国迟早也会被吞灭。罗宪若降吴,日后必定还得跟着吴国再降一次魏国。降吴不如降魏,避免二度受辱。
正因如此,罗宪宁死不屈服于吴国,得以2000残兵、一座孤城,硬抗东吴名将及数万大军,一战成名,彪柄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