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过后,养老金调整又成了人们热议的焦点。这次,人们对普涨3%或5%的讨论并不感兴趣,大家热衷于讨论,为什么有人领取近万元养老金,而有人每月只有一百元出头,如何缩小养老金差距,维护公平。

讨论源于春节前的一则报道。鹰潭市1月发放养老金,7.5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发了17885万养老金,人均2368.87元;1.36万名机关退休人员发了6909万,人均为5080.15元;为13.78万城乡居保退休人员发了2854万,人均207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080.15元,2368.87元和207元,大家都是辛苦劳动一辈子,就因为供职单位不同,就出现天壤地别的差距,一年下来,机关退休人员有6万元,企业职工不到3万,而城乡居民则不到3000元。

公务员一年的退休金竟是普通城乡居民的25倍,网友们呼吁消除体制内外的待遇不公平。

其实早在十年前,人们对公务员退休待遇偏高就有过深刻讨论,而矛盾的焦点是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

这篇评论刊发于2014年1月8日,文章认为“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认为公务员都是寒窗苦读十多年,和蓝领工人待遇一样不公平,说这是用“平均主义”代替公平。

虽然是权威的人民日报发文,但这篇为公务员退休特殊待遇的文章很快遭到了其他媒体的全面反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检察日报对文章的批判更简单直接, “文章的观点,尤其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公务人员的优越感,笔者并不认同,读书时间长、教育投资大来论证公务员该多拿养老金,逻辑上就站不住。”

例如,潇湘晨报发文,称“拉平养老金待遇”虚设了看似难接受的批判靶子,但实际上,从无哪位民众主张绝对的公平,他们不过是希望公务员与普通公民之间的养老金待遇能够接近一些,而“反对拉平养老金待遇”就是为“取消养老金双轨制”设置改革障碍,筑高围墙,强化区别。

新京报点出了这场讨论的核心,内容“养老并轨改革”,目标是提高城乡居民以及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以消弭多轨制下的养老鸿沟。而《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则是在养老并轨改革还未开始之际,就设置藩篱,说“公务员退休金高是国际惯例”、“拉平退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只会为改革制造杂音

而这场媒体舆论的争论也换来了结果。2015年1月,《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出台,标志着养老金并轨制的开始,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提高了城乡普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

当然,新规并没有完全消弥公务员和普通人的差距,甚至以新的方式(例如体制内缴费比例更高)维持着这种区别。说到底,公务员缴纳社保的资金依旧来自纳税人,改革的结果是,不再把纳税人的钱直接发给公务员,而是大比例的补充到他们的养老账户,这对低比例缴纳养老金的企业职工依旧不公平。

所以,十年之后,人们会再次发问,为什么公务员的退休金和普通人间会产生25倍的差距,自媒体们再次发出了当年媒体们所大声呼吁的诉求:们不过是希望公务员与普通公民之间的养老金待遇能够接近一些,是对相对公平的渴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已经摆在面前,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你可以无视它,等着倒计时结束,轰然爆炸;也可以尝试加长引线,拖延它爆炸的时间;更可以下决心彻底拆掉炸弹,阻止灾难的发生。

不久前的医保改革已经证明,哪怕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让更需要帮助的患者得到帮助,但因为政策匆忙上马,没有全面彻底的宣导导致舆论反弹。

这对养老金调整改革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怎么兼顾效率与公平。

在现收现付制下,养老金制度面临着两大深刻问题,一方面新生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剧,未来缴纳社保的人数减少,磋商了一些灵活就业者的缴费信心,甚至出现了退保的情况;

另一方面,按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到2028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可能会首次出现负数,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如何补充养老资金,是一大难题。

如今,公务员退休金高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恰恰证明,新一轮的养老政策调整已经需要重视,如何缩小差距,实现相对公平,很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