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辉煌,头衔无数的计划生育先进县,如今,满眼都是老人,无尽苍凉。

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的计划生育先进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昔的“金凤凰”,今朝“老弱病”

提到计划生育,60后、70后的同胞,大概都有切肤之痛。曾几何时,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目的是提倡人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有计划控制人口。

在齐头并进的那个年代,各省市争先恐后响应政策。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1960年代初计划生育上车,1970年代就走上正轨,一跃成为全国领先的计划生育榜样县,星光灿烂!

头戴光环的如东县,每年被评为 “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全国优秀计生示范县”,独生子女率达95%以上。

如今,站在如东县街口,放眼望去,清一色的白发老人……

商贸街上,20多位三轮车夫闲散着等客,他们均为6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最大的72岁。

在丰利镇建筑工地,民工最年老的70多岁,50岁的人,在这里被称为“年轻人”!

放眼望去,路边有些工厂大门紧闭,开着工的,机器生了锈, 忙碌的身影,大多是穿着蓝色的确良工装的老人、

村落里,农房空置,土地撂荒,虽然有些地里种着蔬菜,但来来往往的,却是佝偻着腰的老年人。

是不是非常惊悚,令人恍然如梦?

如今的如东,俨然白发苍苍的老人,孤独而落寞。

它从天花板,掉到了地上,变身为全国最老县城。

据预测,2030年,如东县60岁以上老人,很可能占据人口的一半,赶超日本,居全球第一。

有网友质疑,或许,今天的如东,是20年后中国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孩政策落地,两代人的“痛”

2021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告诉我们,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每个家庭能生育3个子女。

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对第3个孩子,可以免除高中三年教育费用,另外,高考加 10 至 20 分!这力度,超级无敌,史无前例。

可是,现实给我们一个不大不小的梗。

这个建议,引发了网友热议。

有网友质疑,老大老二卷死自己,老大拼尽全力考上大学,老三落地,自带20分,这种输在起跑线上的不公平,怎么解决?

同样的教育背景条件,凭什么3孩能加分?那么,前面2个孩子怎么办,出生就在不一样的起跑线,同样的父母,同样的环境,晚生的就高人一等?

很多人想生而不敢生,生了又养不起。老人该养老的时候,却又有了“小三”,既影响两代人感情,又扰乱了稳定的生活。

被收入、物价、住房等问题困扰,年轻人扛不住生育、养育、教育以及成家立业等方面的经济压力,生活质量断崖式跌落。

“一般家庭生一孩可以,生二孩有压力,生三孩会感到很吃力,很难负担得起。除了小孩从小到大的教育抚养费之外,还要承担精神与体力长久艰难地付出,有可能还会影响就业。”全国人大代表、科力尔董事长聂鹏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意味深长地说,“上有老,下有小,所以身体必须要好,收入必须要稳定,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陷入贫困与无助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小花给小编留言,她母亲在53岁时生下小女儿,本以为幸运加幸福的生活变了味,全家人没有人有丝毫的幸福感。

小花今年33岁,女儿9岁,母亲刚刚生下的孩子才1岁多点,小花的女儿比她的妹妹大了8岁。

看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小花的女儿始终不肯接受婴儿是小姨的事实,更不肯张口叫“小姨”。

小花说,看着母亲怀孕的时候万般难受,几几乎天天在床上不敢起来。

怀孕后半期,不明原因,母亲突然便秘,每天用开塞露,导致肠胃胀痛,可是,也不敢吃东西,天天躺在床上哭。

这个过程相当的艰难、危险,小花非常心疼。

53岁的母亲冒着风险剖腹产,差点一尸两命。

在产房,护士例行公事,按肚子排恶露,母亲却连连惨叫,令人心痛的叫声,让小花无数次醒在噩梦里。

因为高龄,月子里,母亲没有奶水,身体虚弱,恢复得相当慢。

小花的妹妹先天不足,月子里总是生病,闹腾得全家不得安宁。

“老妈天天受罪,老爸忙得团团转,小妹泡在药汤里,家里根本没人有丝毫的幸福感。”小花苦恼地倾诉。

二孩、三孩的诞生,不仅是幸福感降低,小家庭的日子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银行做高管的朋友老K说,他的双胞胎完全是意外偶的。

在听到医生报喜的时候,他一蹦三尺高,感觉中了大奖,没过2分钟,他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大娃刚满2岁,自己忙得像陀罗,带3个娃,怎么玩得转?

显然,预定的月嫂不够用,还要再找个保姆。

家里的车,暂时也考虑不换7座的,每年几万的经络养生馆,从此绝缘。

老K的首套房才买3年多,还有部分贷款没还清。唯一的好处是,住宅恰好是学区房,3个孩子用一个学区超值。

当2个双胞胎儿子抱回家,老K又头大了。

月嫂嫌太累,突然辞职。老K又急又气,找个踏实值得信任的月嫂容易么?

生活总是翻牌,他只好四处下网淘“金”,月嫂来之前,他只好亲自上阵搬砖干活。

“照顾月子,比上班还耗体力,睡整觉是不可能的了,有时候看着老婆和丈母娘在刷手机,自己就感到愤懑!”老K见了我就吐槽。

“虽然换位思考,可以理解她们需要休息。但说真心话,我超想休息,一合眼就能打呼噜。”他总是害怕不努力一点,孩子没有足够优越的条件和环境,会影响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1个孩子是宝贝,能融洽夫妻关系。

生2个孩子,整个小家庭会发生地震,改变老大和父母的生活模式。

生3个孩子,严重考验两代人的健康水平和承受力,不抗压的,面临崩溃。

其实,生子容易,教子难,没有任何一本书比得上一个孩子那么既深奥又繁琐。

养老走入高原期,独生子女怎么养老

前不久,网友的留言“独生女养老吗?”,受到了海内外网友的热喷。

计划生育年代,独生子女从就有生活补助,直接当下。独生子女,得天独厚。

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三观里,是不存在“嫁出去”这个概念的。当父母和丈夫发生矛盾,她会舍弃丈夫。

对独生女来说,娘家才是她永远的家,婆家仅仅是丈夫的家而已,父母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

如今,计划生育年代跟那个年代的人一起老去,独生子女面对养4个老人和3个孩子的双重压力。

70后、80后都步入中年,父母也步入蹉跎之年。

4个老人,1对夫妻,3个小孩,许多家庭面临这个局面,怎样才能盘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论结合现实。

走进养老院,你会发现,非独家庭的老人特别多,相反,独生子女极少送父母去那里。

为什么?

责任摆在眼前,唯一的亲情寄托也摆在眼前。

现实给我们的答案,往往是理想中姐妹兄弟的互相帮衬,变成了互相推诿和互相伤害。

即便兄弟姐妹关系禾木,连襟、妯娌,都不是省油的灯。

以刚刚过去的疫情为例。

小编的母亲有4个兄弟姐妹,疫情一来,先后中招。

养老大戏开始预演。

大舅家2个女儿,2个女婿,都号称脱不开身,把我舅妈舍在家里,自生自灭。

姨妈家,2个儿子,我姨夫感染新冠之后,帕金森也发作了,手脚无力,需要看护。

白天,姨妈守着,晚上兄弟俩轮流值班,怨声载道。

小舅家是离异再组合家庭,双方子女还是比较关心,都打来电话问候,老夫妻互相照顾。

这就是非独生家庭子女的养老模式,您觉得他们孝顺吗?

看看我这边,是,虽然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但是,父母不舒服的时候,都得到了及时的诊治和照顾。

母亲咳嗽,我半夜开车去医院,拍CT,做各种检查。

顶配检查后,医生说吃点药就行,我坚持用保护心脏的药,让老妈入住高级私人病房,调养16天。

出院前,我把自己的小别墅从软件到硬件,全部更新,然后,从医院接老妈过来。

我根本就没想过,哪个兄弟姐妹,能不能帮我替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这么一个老妈,我要好好保护她!

独生子女家庭,最大的优越,是父母的一切,只有1个孩子独享。

非独家庭,孩子们的分配永远达不到1:1,在这个比例均衡当中,就是亲情的互杀互灭,痛彻肺腑的伤口,难以愈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几个孩子发愁父母给不了任何经济补助的时候,独生子女或许早就经济独立,拿着父母的自愿,放心大胆的以钱生钱,不必挖空心思算计父母,防备兄弟姐妹抢夺财产。

独生子女,手里捏2套以上房产,稀松平常,非独子女呢?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家庭,父母总是把财产全部留给儿子,女儿嫁人就是泼出去的水,几乎净身出户。

这样的逻辑害人不浅。

如果父母卧床不起,独生子女完全可以雇保姆,其实,多一个兄弟姐妹,不过是多一个人做佣人的活。

然而,请一个专业看护老人的保姆,总强过几个孩子把老人当累赘,一年四季

养老看的是经济实力,而不是靠兄弟姐妹的孝心。

明明是互相妥协责任,倒成了养老问题的彼此分担。

立着贞节牌坊,混淆真相,家长里短的宅斗不息,此起彼伏地在我们身边发生着。

计划生育年代的独生子女,是父母最踏实的依靠。

如今,2孩,3孩,仿佛又轮回到一个家10个孩子的年代。

如果哪个孩子,认为父母分配的资源不公正,从小受压力和委屈,带着心理阴影长大,会心甘情愿养老吗?

家里那个得到父母最多资源的兄弟姐妹,是不是应当承担养老的重头戏?

何况,在重男轻女家庭,这些糟心闹心的梗,贯穿几代人的生活。

父母把资源全部给儿子,却指望女儿养老,这样的家庭也不在少数。

娶妻不娶扶弟魔,嫁人不嫁凤凰男,究竟为什么呢?

为什么结婚后,就不能在父母家有自己的房间,离婚后,只能在外租房,而不是重新回到父母怀抱?

有时候,我故意问老妈:“你是不是嫉妒我舅和姨,生了2个,有双份孝心?”

老妈立马白眼劈过来,骂我缺心眼:“你以为生孩子是干啥的,都是来报仇的好不好!要生2个你这样的,受双份气,我早就BBQ了。”

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有可能恰好等于零。

但是如果只有一的话,什么也加不上,永远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