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悼恩腊子口战役

红军衣被上一块块补丁仿若艰难地扛起
军阀绘制的版图,一行脚印还没离开步履
就顺带扯出军靴来围堵
湍急的腊子河于百米甬道横飞奔溅
冷飕飕的笑嗤声仰视着峭壁在眩晕
流弹助虐险关隘口吐出一道道火舌
脚丫钻出草鞋拌磕碎石连成一片红
炮火,熨平着旗帜的褶皱
鲜血,刷新着旗帜的光艳
    • 主角光环——演绎着义勇军的机智
      摸黑的绑脚带似长龙在
      “云贵川”苗族小伙手里飞舞
      高逾数丈的峭壁攀爬着一双双赤脚
      信念坚定地驱散了困厄,战士、手榴弹端然交融
      引燃了晨曦的曙光,你看那斑驳的血迹正是
      刻印在摩崖上的红色标语,那石头碉堡正是
      敌人留给我们悼恩英烈的遗产

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耳目共染的哈达铺
长征的转机点、加油站……诸多历史事迹
早已连同我的眼睛深埋在胸膛
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氧气与养分
循环着红色基因贯通在我全身

揭去,拔草根、啃树皮、煮皮带的酸痛
稀薄的空气把“棉花山”的“棉花糖”压缩成
“李子”冰雹,冻僵的炊事员至死还捏着锅边
望着那茫茫草地上,用探路的树枝立在战友安息地
——致哀的“拐棍碑”
  • 越过,腊子口天险的封锁
    胜利没等喘息!迷茫会同疲惫裹挟着饥饿
    便把铁打的纪律摔扔给不足八千人的队伍
    “加油”调整在物产丰富的哈达铺——
    军民一家亲的缓冲地带,“革命红”那种
    原汁的红无时不在深化革命的思潮——
    不能停歇探索真理的步伐
  • 不能忘怀地翻开,1935年9月20日的一张报纸
  • “剿匪”新闻散出的信息似如拨云见日
  • 从去中苏边界波折到陕甘根据地
  • 北上的中央红军就地整编为“抗日先遣陕甘支队”
  • 助力,“三大红军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成功拓造
  • 陕甘宁根据地——缔造出一部星海史诗

  • 此刻,让我们继往开来地战斗在
  • 新时代长征路上,翻越更多的“雪山”
  • “草地”,开辟更多的“哈达铺”
  • 突破更多的“腊子口”,一次次
  • 把敌人粉碎在铁血铸造的括弧里

“两当兵变”观后感

1932年4月2日午夜12点
寂静的两当县城,酝酿已久的革命
一腔热血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习仲勋、刘林圃等身体
迸溅出毕毕剥剥的火光,拉开“两当兵变浮雕墙”帷幕
太阳寺,“杨虎城十七路军警三旅二团一营200多人”
破茧而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

大槐树下,磨平棱角的石碾盘依稀在把
包谷碾磨成糁,玉米糁洋芋饭在果腹
——200多名投身革命的新战士
一位年轻英武的身影振臂一挥
“我要当红军,到陕北去。”
雄厚激越的高亢声势如燎原,红色的脚印在
“七十二道脚不干”的山路煔灼
  • 太阳赋、太阳石、太阳红雕塑、太阳罐
    都是红彤彤的太阳
    太阳红陈列馆的红军服、蓑衣、草鞋、水壶、手枪
    都是红色的记忆

遥望,背靠月亮坡的太阳寺是太阳神的家
竟能用半个月亮照亮对面的四平山
背靠人民群众的太阳工作站是共产党人的家
能借用太阳神的光把红色铺洒陇原
乃至满目苍夷的祖国,唤醒沉睡的人民
今天,讲解员把那段古树盘曲而上的场景
活生生的再现给缅怀先烈的人们
红石头把可歌可泣的印象铺满街道
肃穆的花圈把坚久的悼念转化为形而上的赤心
“石碾盘”犹如承载着一对对红色的翅膀
仔肩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担
在祖国大地翱翔

乾石,酷匠网签约作家。有格律诗词、现代诗歌、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在《文学月报》《天津诗人》《新诗歌杂志》《诗词月刊》《绿风》等发表。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多个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