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才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乐趣,但人类的进步却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经济的发展让很多野生物种都永远的消失了,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建国以来,哪些物种在我国境内永远的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云豹

台湾云豹是一种中小型的猫科云豹亚种,是我国台湾特有猫科,是本土体型最大的猫科肉食动物,大小仅次于台湾黑熊。

在大陆也有其同类,浙江、福建、海南等地区都有云豹相关记载,但台湾云豹是一个被跨海隔绝的种类,经过几千年的独立演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外形外貌以及基因特性,有别于大陆云豹。

台湾云豹的首次文献记载是在1862年,由英国博物学家所描述。其在《伦敦动物学会集刊》发表文章,介绍了台湾猕猴、黑熊、石虎、台湾云豹等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从被首次记载以后,台湾云豹的数量就十分稀少,鲜有目击记录。人们最后一次发现台湾云豹的实体是在1983年,东海大学教授张万福,在一个原住民的陷阱中发现了一只已经死亡的台湾云豹的幼崽。

在人口数量的增长中,台湾云豹的栖息地受到了挤压,大部分被人类所占据。同时,台湾云豹也受到了当地人的大量猎杀,一些原住民青年以台湾云豹的豹皮制作衣服或者饰品。栖息地的丧失和猎杀活动,是台湾云豹最终灭绝的原因。

目前,在台湾博物馆内,尚存一只台湾云豹的标本,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只可以见到实体的台湾云豹。

在经过科学家的广泛调查和评估之后,2013年4月,科学家宣布台湾云豹可能灭绝,一年之后,其认定台湾云豹事实灭绝,就此盖棺定论。

白鳍豚

白鳍豚是一种大名鼎鼎的水生哺乳动物,其地位与扬子鳄、大熊猫等类似,是一种淡水鲸类白豚科物种,活动在长江中下游水域,是我国独有物种。

白鳍豚的叫法很多,在长江流域各地段有不同的名字,被称为白鲸、 白旗、白鳍、江马及长江豚等。白鳍豚体型硕大,体重可达上千斤,古语中“千斤腊子万斤象”中的万斤象说的就是白鳍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鳍豚也被古人们称之为“长江女神”,其性情温和,可与渔民有效互动,经常与人类嬉戏。特别是对天气十分敏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往往会集体跃出水面,渔民们也以此来判断天气的变化。

在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白鳍豚一度受到了大量的捕猎,数量急剧锐减,虽然在80年代后,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依然没有挡住白鳍豚永远消失的步伐。

白鳍豚身躯庞大,以前长江中渔网密布,导致白鳍豚深陷其中,无法挣脱,人类的活动因素导致白鳍豚无法有效繁衍。作为淡水鲸类,其遗传多样性本来就比较低,环境适应能力也较弱,目前世界上剩余的五种淡水鲸豚类都属于濒危物种。

2002年,白鳍豚“淇淇”在人工饲养了22年后死去,被制作成为了标本。2006年,白鳍豚被认为功能性灭绝,意味着,即使野外有幸存的个体,但数量太少,不足以形成种群。

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主要分布在哈萨克、俄罗斯、乌兹别克、蒙古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经消失。

高鼻羚羊免疫力较低,很难人工圈养,因此其野外种群的数量十分关键,但由于其羚羊角曾经被作为传统草药,所以遭到大量的猎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高鼻羚羊的现状也不容乐观。2015年,由于细菌影响,曾经导致近20万只高鼻羚羊死亡。

幸运的是,目前我国已经着手重新从国外引进高鼻羚羊,未来有望在强力的保护措施下,恢复高鼻羚羊的种群。

滇池蝾螈

滇螈,又名滇池蝾螈,是两栖动物。在当地被称为娃娃蛇,是我国云南本地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滇池附近及周边水域。

1950年之前,滇池蝾螈的数量还十分可观,曾经随处可见,但其后当地人口数量剧增,从最初的20万人增至百万人,滇池周边建立了大量的工业设施,破坏了滇池蝾螈的栖息环境。

当地的“围湖造田”活动,导致滇池蝾螈的主要栖息地:草海的水面缩小一半多。另外,家养的鸭子以及引进的外来经济鱼类也是滇池蝾螈灭绝的原因。通常认为,在1979年以后,滇池蝾螈就灭绝了。

镰翅鸡

镰翅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镰翅鸡,也叫作西伯利亚松鸡。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深山密林中活动,分布于黑龙江下游区域以及俄罗斯远东。体重1斤到一斤半左右。因为翅膀上的羽毛呈现镰刀形状而得名。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镰翅鸡的栖息地逐渐消失,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镰翅鸡在我国境内消失,目前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尚且有少量种群活动。

镰翅鸡生性胆小,很少有目击记录,直到2001年,宣告其在我国境内灭绝的时候,依然没有收集到一张照片。

异龙鲤

异龙鲤,俗称红眼尖嘴、小红眼鱼等。是我国云南省异龙湖的特有物种。

由于在1952年和1971年,异龙湖两次放水导致水位下降以及水域大面积干涸,进而导致了异龙鲤的栖息地和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随后,在1981年,由于天气干旱,异龙湖全湖干枯20多天,由此导致了异龙鲤的彻底灭绝。

茶卡高原鳅

茶卡高原鳅是生活在我国高原地区的一种鳅科高原鳅属鱼类。仅分布于青海省茶卡盐湖周边的一条小河流中,目前尚未发现渔业价值。但作为高原上盐湖水域的一种鱼类,其生态价值无法估量。由于该河流在上世纪末期干枯,导致了其栖息环境的完全丧失。

寡鳞鱊

寡鳞鱊,知名度最高的鱊亚科成员之一,这个物种曾经长期消失,被认为灭绝了,主要原因还是栖息地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18年,有人在洞庭湖流域重新发现了疑似寡鳞鱊的标本,但未得到确认。

赤颈鹤

赤颈鹤是一种大型涉禽,由于成年赤颈鹤的脖子上会呈现红色的裸露皮肤而得名。喜欢在沼泽、草地、水域浅滩等地区活动,有时候也会在农田附近觅食。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但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

白鲟

长江白鲟是有“淡水之王之称”的 一种大型鱼类。体长在2到3米左右,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左右。白鲟有洄游产卵特性,在长江中下游育肥及觅食活动,在长江中上游产卵孵化。除了人为活动的因素,洄游通道的中断可能是其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2年7月21日晚,最新发布的全球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中,正式宣布白鲟灭绝。

除了这10个物种已经难以再见之外,还有华南虎,印支虎,新疆虎、大鳞白鱼、中华穿山甲、白臀叶猴、富春江鲥鱼、班鳖、直隶猕猴、林氏细鲫、云南闭壳龟、冠麻鸭......等许多物种,在野外我们都很难再见到它们的身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