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7》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为我们讲述了王亚平、王传喜、艾爱国、张玉滚、武大靖、林占熺、孟昆玉、路生梅等8位党的二十大代表的优秀事迹,从他们的坚守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勇于拼搏、奋勇向前、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榜样精神,追逐榜样之光,汲取榜样力量,切实把对榜样的崇高敬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努力以更饱满的激情、更坚决的行动、更顽强的斗志投入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

努力以甘于奉献践行初心使命。扎根高原救死扶伤,坚守为当地人民服务50年承诺的儿科医生路生梅同志,大学毕业后,便来到陕北佳县,那时的佳县医疗条件差,当看到当地百姓用未消毒的剪刀剪新生儿的脐带时,她感到心痛,她毅然放弃回城的发展机会,留在当地开展工作,并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庄严承诺。她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没有退休年龄的,退休后,路生梅开展义诊、组建志愿服务队,为留守儿童、贫困学子等送温暖献爱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无数次收到当地百姓的称赞。路生梅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只要是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要去,别人不愿意干的工作自己要干,特别是祖国和人民遇到困难时,共产党员应该要挺身而出”。她认为,要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而那时的佳县人民是最需要她的,她用自己的甘于奉献践行着自己的入党初心,忠于自己的事业,用实际行动兑现承诺,我们要学习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坚定初心和信念,为伟大复兴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努力用勇于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入党56年的林占熺,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用牺牲生态的方式来发展经济,破坏生态的同时,经济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在没有资料支撑和全球都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他提出用草来代替树木栽培菌类,并以个人名义向农学院工程队借款5万元来开展实验,在他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下,最终获得了成功。他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投身科技扶贫、生态治理和援外事业,把初心镌刻在大地上,他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坚持他的菌草事业,他持续推进菌草技术创新,服务于乡村振兴,投身于菌草生态治理,同时推动菌草事业走向世界。还有从事交警工作20余年的孟昆玉,一岗三小时,900多次指挥动作,上百次指路答疑,20多年来,大半的时间都在路上执勤站岗,在车流间伫立、观望、出手,他发现了各种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巧法子”,哪怕后来随着职务调整,站岗执勤的机会少了,他也总是到一线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敬业和担当精神,是党的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助推器,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敢于担当作为,推动事业发展进步。

努力用敢于挑战不断突破自我。张玉滚自师范院校毕业后,扎根深山17年,先后教了500多名孩子,培养出16名大学生。他任教的小学曾因交通困难,学生每学期的课本都由他用一根扁担挑进大山,一挑就是5年。多年的乡村教学工作,练就了他过硬的技能:手执教鞭能上课,拿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了“全能型”人民教师,他用自己的全心付出,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之路,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师德的内涵。奋斗在焊接岗位上五十余年的艾爱国,在面对锻造紫铜与铸造紫铜的焊接成为需重点攻克的难点时,主动请缨,希望承担紫铜焊接的工程,并提出了当时国内尚未普及的“手工氩弧焊接法”,一次次尝试后以失败告终,但在他的不懈坚持下,完成了相关工作,坚持终生学习的他,没有停下来。80年代,他攻克了氢弧铝筷合金的难,90年代,他又先后攻关了多项国家工程技术难点。400多项难关攻克,120多项工艺改进,多本理论著作,一项专利发明,这一项项数据记录的是他的伟大成果,折射出的是他敢于挑战、敢于突破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广大党员干部要向这些榜样看齐,把拼搏奋斗作为人生最亮丽的底色,甘于奉献、敢于担当作为、敢于挑战和突破,在拼搏奋斗中践行初心使命,在为民服务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