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就像是皮影戏的表演,有亮相于幕前的皮影,就有藏在背后的“推手”。
在各大网站、新闻界面常有专家说,中国的经济离不开“三驾马车”。人们耳濡目染,也常常提议要用三驾马车解决中国的经济难题。
但当初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这“三驾马车”,也许并不适用于分析当下中国的经济问题。
以下,是与资深媒体人,马国川老师的对话。
讲述|马国川
来源|视频号 学者马国川
01.
究竟什么是“三驾马车”?
知鸦通识:很多学者提出“三驾马车”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非常错误的一个理论。那么,“三驾马车”是什么?
马国川:随着经济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在讨论中国经济问题的时候,经常用到“三驾马车”。所谓三驾马车,指的是一个经济体是由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部分来组成的。
很多经济学家、专业人士在评论中国经济的时候,往往以“三驾马车”的方式来分析。
比如今天的中国经济,出口不行了,就去看消费,以此类推,哪块缺就补哪块,哪块乏力了,我们就用其他两方面去弥补。
但是在分析当下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时,三驾马车的分级框架是不正确的。
知鸦通识:“三驾马车”为什么不适合中国经济的发展?
马国川:我们从历史上来看,“三驾马车”实际上来自于凯恩斯,他在大萧条的背景下提出了凯恩斯理论。
可我们不要忘了,那是在大萧条的经济危机背景下用来分析问题的方式,当时的美国在那种情况下,开始用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效果非常好。
不过,在没有危机的时候,用这种分析方式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中国更应该用的是另外一个分级框架,经济的真正增长是靠三个推动力:一,是劳动力;第二,是投资;第三,是效率。
首先是劳动力方面,今天,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正在衰减,从去年开始总人口数量已经在持续下降,结合现有形式,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劳动力增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其次是投资方面,如今已经没有太多的地方去进行投资了,而且投资的收益也越来越少。
比如说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就用了4万亿来刺激经济,果然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经济有所复苏,GDP上升到了大概8%以上。
然而,不久之后GDP增长率就又开始下降,这就表明这种刺激经济的投资就好比打强心针,打一次可以,但是不能常打。
准确地说,中国经济用投资刺激的方式已经很难再见效了。
那么就只剩下效率,也就是提高效率。怎么样提高效率呢?
就是要推动市场化改革,让所有的市场化主体能够积极地创业、创新,这样才能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02.
为什么很多专家
一直迷恋“三驾马车”?
知鸦通识:这个框架听起来明显不合理,为什么中国会一直沿用“三驾马车”呢?
马国川:首先来说,在中国的学界,包括很多民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满足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换句话讲,就是一知半解。多数活跃在公共媒体上的专家,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话说回来,“三驾马车”这种框架,它看起来很清晰,就是三部分互相弥补。
另外,凯恩斯的这套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政府的作用,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政府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但是实际上这种责任又往往意味着政府权力的扩大。
中国许多专家之所以迷恋三驾马车这种发展方式,与大政府主义下,民众希望政府包办一切的错误思想有很大关系。
于是,在这种错误的思想之下,产生的问题就是政府做了很多本来不该做的事情,又有很多该做的事情没做。
正是因为如此,让“三驾马车”这样一种并不科学的方式,在整个社会流行起来。
知鸦通识: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呢?
马国川:其实,吴敬链先生早在几年前就强调过,要放弃旧的“三驾马车”,用一种新的分级框架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
我们要用劳动力、投资和效率这三个方面,去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最终通过市场化改革解决问题。
唯有这样才能够发掘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