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以来,两颗彗星备受关注。他们是鲍里索夫彗星和阿特拉斯彗星。前者被认为来自太阳系外,而后者被认为来自太阳系柯伊伯带的外围,两者的起源大相径庭,但都在前往太阳系内层的途中分道扬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里索夫彗星被认为是第二个闯入太阳系的太阳系外天体。第一个是小行星“Oumuamua”。这颗彗星几乎从太阳系黄道面的垂直方向切入。当时速度高达每秒33公里,因此被认为是太阳系外的星际访客,因为太阳系内的天体不可能从黄道垂直方向进入,而且速度不会那么快,但今年3月,天文学家发现鲍里索夫彗星已经分裂成两块,在到达火星轨道附近的近日点后,将开始远离太阳系,最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特拉斯的彗核直径约200米。虽然它被认为是太阳系内的彗星,但天文学家通过轨道计算发现它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5467年,因此也被认为是太阳系内的彗星。遥远的长周期彗星。上一次它靠近地球时,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闪过。

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4月,阿特拉斯彗星的亮度增加了800倍。它还没有到达近日点,要到5月23日才能到达近日点,但天文学家在4月中下旬发现了它。彗星已经支离破碎,碎成了很多块。天文学家原以为这颗彗星有机会成为几十年来最亮的彗星,但它的碎片化让这种可能性大大降低。

近两个月两颗彗星莫名碎裂,连星际来客也未能幸免,那么这两颗彗星为何碎裂?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彗星含有大量的水冰,有些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冻结而成的冰。在向内太阳系推进的过程中,阳光会越来越强烈。强,这样的彗星表面的水冰和固体一氧化碳会蒸发,形成长长的彗尾,但这个过程会改变彗星的形状,彗星处于自转状态,气体造成被阳光蒸发加快了它的自转速度,它的形状变化会引起彗星各个部分受力的变化。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很容易导致彗星分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原因是内太阳系是整个太阳系物质分布最密集的区域,那里有大量的尘埃、小行星和太阳风等物质态,所以彗星破裂后进入内太阳系,就有可能因为这些东西正面相撞,而破碎。有人把这种破路形容为彗星“撞墙”而破。彗星

的分裂并不少见,但要亲眼目睹它们并不容易。天文学家在天鹅座中看到另一颗彗星朝着太阳系内部移动。这颗彗星被发现有绿色彗发和蓝色尾巴。接近地球时,光度会有多强?人眼能直接观察到吗?会不会也“撞墙”破了?还是不确定?然而,人们普遍认为它也会被肉眼看到。参考资料:

《环球网》3月28日文章《天文学家称正在逐渐变亮的阿特拉斯彗星正在上演一场“盛大的演出”》

《环球网》2019年9月14日《太阳系可能又迎来了星际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