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道传统鲁菜,让相声皇后于谦谦大爷爱不释口,可谓是逢见必吃的心头好;有一种肉菜,深受“肉食动物”们追捧,堪称解馋神器、下饭宝典;有一种小吃,一提起它,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泉城济南。今天,老金带着大家就跟随媳妇儿的脚步,品尝一下济南名吃把子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子肉,是山东省会济南的一道经典汉族鲁菜,自清朝盛行至今,流传已有上百年。早年间,人们分食祭祀的肉块,切成长方,用草绳扎捆。拿回家就直接放进酱油锅里,和豆制品、蔬菜等一同炖煮,虽浓油赤酱,却不咸不腻,不可谓不神奇。年深日久,也就逐渐形成了把子肉这种美食。
把子肉为何要扎捆呢?直接炖煮不行么?扎捆既是把子肉名字由来,形似扎把,故名把子肉;也是肉熟不散的原因,把子肉用五花三层的五花肉制作,经过长时间炖煮,肥肉已然融化大半,如不扎捆,则会肥瘦分散。
也有人说,把子肉源于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拜把子”,屠户张飞酱油炖肉款待二位哥哥,故称“把子肉”。哥仨都不是山东人(刘备张飞河北涿州、关羽山西运城),完事儿头也是在涿州磕的,那怎么把子肉就成济南名吃了呢?
据说,隋朝的时候有位山东厨师,吃过把子肉之后,觉得味道不错,就改进了一下,带回了山东。当然了,传说而已,不能当真。
如今,济南已是遍地把子肉店,有些不以把子肉为主的小吃铺也在经营把子肉。不少人更是把把子肉开到了济南以外,甚至在省外也有店铺,让想家、馋把子肉的游子们有了口福。
其实,把子肉也不仅仅是济南人、山东人舌尖上美食,不少外地人也爱把子肉爱得死去活来,就比如咱一开头说的相声皇后于谦谦大爷。
听过大爷聊天节目《谦道》的粉丝朋友们都知道,有一期就说起了把子肉。2016年大爷还发微博来着,“老济南把子肉,又吃到了这个味儿!”甚至2012年也发过微博。老郭有次在济南演出还调侃呢,“于老师说我要去济南,我要去吃粑粑肉!”可见于谦老师有多爱把子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媳妇儿跟同事一起去济南看展,第一站就是吃把子肉——老字号“超意兴”,我说她大清早吃这个也不嫌腻,她说,“替你吃嘛,你就好这一口不是。”也是,这边也有卖把子肉的店,可吃着总觉着不如济南当地的正宗。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