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刺激消费,政府发放了很多消费券,其中包括餐饮券、绿色节能券、支付券等。
本以为会出现全民“报复性消费”的火热场面,却没想到消费券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老百姓反而捂紧了自己的钱袋。
市场消费趋势的持续下降,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讲述|马国川
来源|视频号 学者马国川
01.
刺激消费不能光靠消费券
消费券是什么概念?
政府发给了你消费券,你可以用消费券去买指定商品。比如你买一台2000元的电视,消费券抵扣1000元,你再支付1000元,电视就归你了。
但是实际上消费券是很容易产生腐败的。
例如有些消费券只能在平台购买一些价格不透明的指定商品;又比如消费券的发放不完全透明。诸如此类的环节都很容易产生腐败,还不如直接发钱来得透明公平。
回顾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闭幕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一句话,短短数十字令我们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对于这些低收入人群,政府可以每月在每个人的账户上发放固定的钱,或是减免他们的债务。
实际上,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让这些人度过了最困难的日子。
打个比方,有一位朋友在斯坦福创办私立学校,那时恰好赶上了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他遇到了和国内民营企业同样的难题:生产存在不稳定性,投资、消费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发展停滞。
但他却用了一种简单而轻松方式便解决了问题:向银行贷款。
同时,银行还放款了贷款政策,如果企业的人工开支占到了整体收入的80%,那么这部分钱就不需要还了,政府为企业兜底。
也就是说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为了进一步刺激国内消费市场发展,不惜牺牲自身利益,支持民众去贷款,以此来促进消费市场的发展。
这种方法虽不是长久之计,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压力,拉动消费市场的发展。
不论是在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是在促进经济复苏的时期,刺激消费不是想办法去掏老百姓的腰包,想办法怎么给老百姓的腰包里面塞钱,才是解决今天中国经济的有效途径。
02.
不是消费不足,而是消费过度
消费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有了需求才会去消费。
经济学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什么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能产生购买行为的需求,消费者对很多消费品都有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产生购买行为,这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产品取得难易有关。
没有能力支付的需求不是需求,是欲望。欲望无法形成真正的消费。
现在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但实际上,许多老百姓现在并非消费不足,而是有消费过度的趋势。
据央行官方数据统计,截止2021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总额为38.3万亿元。
按照《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有43.4%的城镇用户背负住房贷款,按照目前城镇居民大约2.43亿户来计算的话,那么国人承担房贷人口约有1.05亿户。
既然知道了房贷总额,又知道房贷家庭数,那么是不是可以直接计算出每个家庭平均欠下的贷款了呢?
事实上,这其中有一个数据通常被大家所忽略,因为38.3万亿贷款仅仅是本金,而房贷家庭每个月需要偿还的,则是本金+利息。
以个人住户房贷总额38.3万亿元本金,再结合公积金贷款以及商业贷款利率综合计算,得出最终我国个人房贷需要偿还的总额为66.8万亿左右。
平均下来,每户家庭需要偿还超过60万元的房贷。上面我们提到,中国人的年均收入是3万元。
平均下来还完房贷需要最少20年。
买房的人,都背着几十年的债务,怎会是消费不足?背负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房贷,还怎么消费呢?
在这里我们要提出社会学家孙立平老师的观点,他说今天的中国不是内需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很多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过度,背负了太多债务。
在欧美国家,包括在日本,房贷一般可以在十年或十年内完全付清。而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要一直奋斗到退休才能还完所有的债务。在如此沉重的债务情况下,已是过度消费,何谈消费不足?
在这种意义上,今天很多中国人并非消费不足,而是消费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