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保甲制是由政府机构建立起来的一种地方组织形式,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治安,改善民生,从而达到维护政权稳定的目的。本文将围绕宋代保甲制的历史背景、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地展开论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保甲制的历史背景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大约在960年至1279年间,历经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在这一时期,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重要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保甲制的出现要追溯到唐代,但在宋朝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宋代初期,因为大规模土地离散、农村分散等原因,很难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管理,因此采用了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保甲制,由老实巴交的村民按一定区域组成保甲,互相监视、互相制约。

到了北宋时期,保甲制逐渐演变为由官府任命为保正的头领领导下的区域性治安组织,可以说是北宋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了南宋时期,保甲制更加形成完善,实行范围更加广泛,成为了南宋社会管理中的核心制度。

二、保甲制的组织形式

宋代的保甲制主要由保甲和保正两个组成部分。保甲是由一定区域内的村民自愿组成的小组织,一般由10到20户村民组成。而保正则是由官府任命的头领,对整个保甲进行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保正还要向上级政府负责,以保证各级政府对本地区行政管理的顺利实施。保甲制经过不断的改进,在南宋时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甲编排制:宋代保甲制中需要对村民进行编排,以保证每个村民都有参与其中的机会。

2. 保甲轮值制:为了保证保正的清廉,保甲制实行轮值制,每年选定的保正每个月要轮流担任,保证了保正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3. 保甲签订契约制:保甲制要求每个保甲成员在加入时签订契约,对保甲制的法规有所了解。

4. 保甲自戒制:因为保甲制的重在自律,自我管理,所以提出了保甲要按照自己的法规执行。

三、保甲制的运行机制

宋代的保甲制有以下几个运行机制:

1. 安居机制:保甲制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和居民生活安全,使得市井安居。为此保甲制实行晚间巡逻制度,保证了每个人都能安心入睡。

2. 应分机制:宋代保甲制中,应分是随着人口增多、土地分化加剧而出现的,是最初的财产税。保甲制推动应分征收,居民对此不得不纳税。

3. 道德机制:宋代保甲制发展到南宋时期,遂有现代民主思想中的自治的呼声。对于官员的贪污,想要清正的参正就要被减官、罚钱,而身为保正的官员,一旦贪污,会被逐出官场,并且严重者会被削职夺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保甲制的意义

1. 维护治安、保障民生

宋代保甲制的最初目的就是维护社会治安和居民生活安全,为民众减少生活上的烦恼。

2. 实行“自治”管理

宋代保甲制的发扬是楼下保,楼上放权。保甲制废除了过去的刑律,代之以道德、习惯社会,揭开了“自治”的序幕。

3. 推进了地方行政的发展

宋代保甲制的落实,是推进了地方行政的重要措施。保甲制在地方管理上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一制度也成功维护了地方政权的权威。

综上所述,宋代保甲制在促进社会治理、保护民生、推进地方行政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在后来的历史中被其他制度所取代,但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