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9年,湖北黄安县华家河镇喻家畈村,一位18岁的小伙正在家中收拾行李。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和千万家庭一样,母亲一直站在儿子的身边叮嘱着他生活上的琐事,父亲则在一旁激励儿子道:

“打铁这手艺难,出去找到铁匠师傅了,得跟着人家好好学!”

小伙一边附和一边背着行李朝门外走着。

此时父亲站在门边望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母亲靠在丈夫的身上偷偷抹泪,这时小伙在远处吆喝了句:“爹娘,我学好手艺就回来,一定要等我回家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小伙的身影消失,母亲才开始痛哭了起来,而此后多年母亲都再也没有见过儿子。

1952年3月25日,华家河镇喻家畈村的这天显得格外热闹。

原来这天是部队统一回家探亲的日子,村里人敲锣打鼓迎接着从战场上归来的士兵,场面十分壮观。

归家探亲的军人队伍中,领头便是大名鼎鼎的军区司令贺健,乡亲们纷纷与他握手相拥,称赞他的丰功伟绩。

可就在大家洋溢着欢笑时,人群中突然冲出了一位老太太,颤颤巍巍的走到贺健面前,伸手就“啪”的一声打在了贺健的脸上。

这可让大家傻了眼,纷纷叫道:“老太太你这是干什么,他可是抗战名将贺健!”

图片源于网络

为何老太太会伸手打司令员贺健?这背后有何不为人知的原因?

善意的谎言

其实那位18岁离家的小伙就是军区司令员贺健,而贺健当年离家去城里学打铁手艺,也是他“善意的谎言”,接下来就为大家揭开“谎言”背后的故事。

1919年10月6日,随着一声嘹亮的婴啼声,贺健出生了,在他之上还有两个哥哥,因为年纪是家中最小,不仅有着父母的关心还有哥哥们的保护,贺健也一直是处于“温室里的花朵”的状态。

这种安逸快乐的日子直到他十六岁那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贺健如往常一样来县里玩耍,原本他还在路边出神的看着杂耍把戏,可很快就将目光转移到了迎面朝自己走来的一支红军部队。

贺健站在原地看的出了神。

战士们笔直的腰杆,铿锵有力且统一的步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精神焕发,在与贺健擦肩而过时,他更是注意到战士们坚韧的眼神中透露出保家卫国的决心。

在这之前,他也听过哥哥们讲述的“人民英雄”红军战士,可当自己第一次亲眼目睹时还是被惊艳住了,一整个下午贺健都无心再游玩,脑海中一直回想着红军战士们的身影。

晚上回到家,贺健更是缠着哥哥们给自己说各路名将的英勇事迹,伴随着哥哥们的故事声,他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他看见自己身穿着军服,手持着长枪,与敌人正在奋战,战争胜利后他还与大家一同欢呼雀跃。

可待他睁开眼睛,看见的却还是自己熟悉的床铺,贺健心中一阵失落。

与此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也在他的心中生根萌芽,那就是入伍参军。

早晨吃饭时,贺健便在饭桌上将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本以为会得到全家的支持,可当他刚开口时听见的却是母亲的一声怒吼。

“你去当兵就是去送命,那我当初不如不生下你了!”母亲喊道。

“小弟,你别冲动,参军是真的要扛枪上战场打仗的,随时丢了你的小命!”两个哥哥也在一旁异口同声的劝着。

“我觉得你娘说的对。”一直没吭声的父亲这时也开了口。

全家的反对让贺健的愿望彻底破灭,自懂事以来,贺健一直是家中的宠儿,虽然日子不是大富大贵,可也算衣食不愁,如今他有了想做的事情,却得不到一个人的支持。

随后的几日,母亲每天都在苦口婆心的劝导他,哥哥也怕他还是想着参军,索性每天都跟在他的身边寸步不离。

“我不想参军了,我觉得哥哥说的有道理,是我想得太简单了。”在一个夜晚,贺健郑重其事的对着母亲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对此半信半疑,但在很长时间里贺健都没有任何反常的举动,甚至还比平日里更主动的帮家里分担农活了,全家也就当作这是孩子年纪小不懂事一时兴起说的傻话。

1929年,春去冬来,眨眼间贺健已经18岁了,不仅个头窜了不少,样貌也有些大人的模样了。

其实在这两年间,贺健还是常常偷偷的去县城里,溜到红军的军营外,趴在墙头看着战士们每日的生活。

他始终觉得这里的生活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还常常一个人偷偷的练习走军步,站军姿。

在县城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军是老百姓们的子弟兵,保护的是咱老百姓。”想到这,贺健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了,他也想和军营中的红军一样,当人民的子弟兵,保护老百姓。

但思前想去,贺健都觉得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莽撞说出心中的想法,他害怕再一次受到全家的反对。

于是,他便开始了“善意的谎言”。

这一次贺健可谓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坐在母亲的床边,十分认真的说道:“娘,我年纪也不小了,还是学门手艺好,不然离开了你们我连自己都养活不起。”

母亲一听很是开心,转头还和丈夫炫耀着:“你看咱家儿子多懂事,现在还想着自力更生了。”

果不其然,这一次贺健得到了母亲的大力的支持。

事实上,他在前些日子就已经报名了红军的招兵考试,并且成绩合格,只差拎包进部队了,而这次他也得到了全家的支持,两日后他便踏上了“去找打铁师傅”的远程。

贺健为了能够顺利进入部队,和全家撒了一个巨大的谎言,那么在进入军营的日子里,贺健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贺健家中的亲人们又是何时得知真相的呢?

踏上征途,保家卫国

与母亲离别后贺健直奔军营,这一刻他等了整整两年,兴奋又期待的他对于军营中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模式早已熟练于心,来到部队不久他便成了队里的”小明星”。

贺健身体素质过硬,脑子灵光,平日里做事又积极,深受排长的青睐,而他也正因为军营优异的表现,很快就迎来了属于他的第一次作战。

1930年12月国民党在东西香火岭与红军展开激战。

战况异常激烈,过一刻钟便有三架轰炸机坠落下来。其中一架带着一团烈火笔直坠落下来,而另一架兜了几个圈子,冒起黑烟盘旋起来,在半空中如一串炮竹似的爆炸开来,贺健并没有被这场面吓到,反而越战越勇。

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和英勇,更是活捉了两名俘虏,还缴获了数十台的子弹和机关枪,立下了大功,直升部队班长。

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徐向前,也很快注意到这个初出茅庐的新兵,徐向前暗中观察了他一个月,觉得此人是可造之才,便直接将贺健调来了身边。

1931年,贺健正式成为了徐向前的警卫员,而年轻气盛的他对徐向前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当了你的警卫员,还有仗可以打不?”

1935年,艰苦红军长征之路开始,在奔波的路途中,跟在徐向前身后的贺健,关心着每位战士的身体情况。

在行军路途中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贺健总是第一个上前打探情况,徐向前甚至还打趣对他说道:“整个军营,我看就你最不要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

在1932年6月的潢光战役中,贺健更是在鬼门关绕了一圈。

彼时,在前线指挥的徐向前和陈赓,正思索着地形布局和作战策略。可突然“砰”的一下,两人便被贺健推下了山坡,下一刻,敌人的轰炸机便朝贺健所在的位置落下阵阵炮弹。

待徐向前缓过神来时,却看见贺健晕死在山坡上,他后背被炮弹炸的皮开肉绽,身上骨折多处,好在抢救的及时他才勉强捡回一条小命。

随着红军长征结束,贺健更是越战越勇,屡获战功,先后任二十七师八十一团七连连长、八十团副团长、政治委员等职。

贺健离家后,一直坚持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他英勇善战,在战斗中多次负伤,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赤胆忠心,让人为之敬佩。

此时距贺健离家已有六年了,那么他何时才能踏上归家之路呢?

归家

1937年,贺健奉命来到湖北代表军营为群众做宣传工作。

太久没回到故乡,如今走在熟悉又陌生的家乡故土上,贺健的眼角也逐渐湿润。

就在这时,他碰见了以前村里的邻居黄阿婆,小时候贺健还常常去黄阿婆家串门,于是,他没忍住开口叫道:“黄阿婆...”

老太太一抬头,端详了好一阵突然激动的叫道:“娃娃啊,真的是你!”

紧接着,这位老太太又哭喊着:“你骗了你妈那么多年,她整天在家以泪洗面,你要是还有点良心就回去找她,她的身体这两年也越来越不好了。”

贺健强忍着泪水:“黄阿婆,现在国家局势还在动荡,我不能走,你让我娘等我,等我回家啊!”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贺健先后担任华野三纵七师、九师师长等职,指挥并参加了洛阳、开封、济南等攻坚战役战斗。

在多次作战中,他总能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勇敢作战,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先后任三野二十五军副军长、吉林军区司令员等职,随后更是被组织选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进修学习。

1952年,国内局势逐渐稳定,党中央特下令让各军区司令员组织部队兵回家探亲。

3月25日,贺健也跟随着同乡的部队军回到了家乡,刚进村头,便看见村里人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贺健走在队伍中最前头,乡亲们纷纷与他握手相拥,称赞他的丰功伟绩,贺健也一一回应着,但却总显得心不在焉,像是在人群中寻找什么似的。

就在乡亲们洋溢着欢笑时,人群中一位老太太颤颤巍巍的走到了贺健面前,伸手就“啪”的一声打在了贺健的脸上。

这可让大家傻了眼,老太太这是疯了么?而贺健接下来的举动更是让乡亲们大吃一惊。

扑通一声。贺健直接跪在了老太太的面前,大喊着:“娘,是我不孝,你打我吧,你狠狠的打我,是我骗了你!”

老太太也毫不留情的抡着巴掌,朝贺健的身上打过去,边打边哭着:“你骗我,你不是和我说去学打铁的吗?你骗了我这么多年......”

直到老太太打到没有了力气瘫坐在地上时,贺健才一头埋进母亲的怀里:“娘,都是我的错,儿子现在回来了,回来了.....”

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老太太竟是贺健的母亲。

贺健与母亲紧紧相拥,两人都大声的哭喊着,仿佛是要将这些年的思念之情全部都发泄出来,围观的人群也纷纷被眼前这幕感动落泪。

尾声

1955年,贺健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

2008年5月4日,贺健因病躺在湖北省的一间病房内,彼时他已为人父多年,可他脑海中却总是浮现着母亲的身影。

“年轻的时候,我都没怎么陪我的母亲,我若是不在了,就将我埋在她的身边,这样我就能和她一直在一起了.....”这是贺健将军最后的遗言。

当年贺健母亲朝贺健打过去的巴掌,包含了多少对儿子的思念与担忧之情呢?

而久经战场的猛将,在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也像个孩子般拥入母亲的怀里,又有谁能明白贺健当初“善意的谎言”中的酸楚呢?

屏幕前的你又是怎么样看待贺健当初离家时的做法的呢?欢迎留言进行精彩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