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互联网响起一记惊雷:“马云回来了”。

虽不是官方媒体第一时间曝出这个消息,但并不妨碍它成为行业重磅新闻,即便有媒体人士一开始持怀疑态度,但随后云谷学校官微发布的公开消息,最终还是让大家确信马云真的已经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云谷教育

这不是马云的第一次归来,但一定是马云最受关注度的一次归来。

这种关注的力度还延伸在了阿里身上——3月28日,也即马云归来的第二天,阿里集团对外发布了消息,称将推行大规模改组计划新体系“1+6+N” 架构模式。从公开消息得知,在这个新的架构体系下,阿里将在集团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及多家业务公司,这些新设立的事业群均有独立的CEO并将直接向各事业群董事会汇报。
一些行业人士对此的解读多是乐观现象,尤其此次“拆分”对各事业群而言意味着更充足的发展机会,诸如一些业务板块甚至可以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独立融资甚至上市募股。

事实上,这不是阿里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组织改革,在阿里过去的24年发展历程中,更改和调整组织架构的现象早就习以为常,只是这一次的调整范围和力度较之以往任何一次,无疑都是最大的。

新架构之必然

改革旧有组织模式、推出新架构体系是中国互联网平台级公司的光荣传统。

腾讯、字节、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在其发展历程中,均会根据不同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进行业务调整、组织架构优化等工作,此次阿里推出的“1+6+N” 架构模式也无出其外——阿里的今天发展到了新的程度之后,根据其企业体量、发函前景、经营需求等因素而做的组织架构改革措施,在整个互联网领域也当属正常之举。

不过,阿里此次的组织架构调整还有着更特别的因素。

譬如,在员工数量方面,阿里集团目前的总员工数量已达20万之巨,海量基数的员工数决定了阿里在效率上亟需更敏捷的工作模式。另外,目前阿里的业务领域已经横跨电商、金融、云计算等行业,面对庞大而跨度巨大的业务群体进行更细化的划分,也因此成了阿里当前下的必然选择。

因此,基于阿里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未来的战略规划和部署等因素而言,此次推行的新架构之举是势在必行。

推行新的组织架构体系的最直观体现,便是能让“分家”后的各事业群对自己负责,在明确各事业群权责清晰的情况下,各自对自己的经营效率和发展高度承担责任。

这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事业群自然是最好的契机和开始,在“拆分”之后,这些事业群拥有了更自由的发展方式,除了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经营思路,而且还能通过权责分明的结果导向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其中承担的风险与责任会更大,但独自成长的机会也意味着更高经营效率和更大的利润提升。

当然这些新起飞的事业群面对强劲友商的竞争时,也完全有可能失败,但这种结局对阿里也是一次试金石——如果不能击败“环伺”的友商,那么正好说明“1+6+N”架构体系价值之一便是筛选出不适合阿里的业务。

有时候,砍断不能创造价值的业务,本质上就是一种收获,如果“1+6+N”架构体系能帮助阿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优胜劣汰,这本身就是一种正面价值。

在过去,阿里集团的品牌、流量、用户基数等等资源都可以成为不同业务线的先天资源,这些业务线可以借助阿里的招牌从而比别人赢在起跑线,但随着新的“1+6+N”架构体系的推出,这些业务线的舒适圈将被打破。

阿里需要优化自己的组织模式,同时也要让各业务线生长出独立的战斗本领。

中国的互联网江湖曾经是拼爹的时代,但在当前环境下,这种思路目前已经落伍。不管是国外的Google还是国内的阿里、腾讯和字节等互联网平台公司,依靠爹的资源从而“一招鲜、吃遍天”的美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自己学会战斗和造血才是当下和未来的中国互联网的真实面目。

另外,在反垄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阴影下,新的“1+6+N”的 架构模式还能让阿里集团在反垄断话题上有更多话语空间,从而在政策监管问题上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对于一个员工数量已达二十余万、业务领域遍及多个行业的航空母舰级平台公司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

所以,阿里此次的“分家”看似正常之举,实则是必然之举。

曾经依靠阿里这艘航空母舰幸福生活的子业务板块,如今是时候离开母亲的怀抱去独立觅食和独立飞翔了。

“张勇”时代

马云是阿里的创办者之一,但马云终归有一天会退休。

马云的第一次退休是2015年卸任CEO,那个时候,马云将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付给张勇后,又用了四年时间才正式卸下所有其他的繁杂事务。

马云是打江山的人,他创造了这个功业之后,守护和发展江山的重担成了张勇的新工作。

张勇也的确堪称中国互联网最顶级的掌门人之一,从他接手阿里的这份“工作”开始,他的全部心思和精力都在维系和驱动着阿里的长远发展。

从目前的结果论角度来看,张勇不仅优秀地接任了首席执行官的管家工作,而且还帮助阿里从业务单一的互联网公司拓展成业务繁杂的多元化公司。

有更为直观的数据可以证明这个首席执行官的优秀之处——2015年马云离任的时候,阿里仅有B2B、淘宝、菜鸟三大业务板块,但是今天的阿里业务已经横跨电商、金融、物流、文娱、商旅、云计算、芯片等等跨界领域;在员工数量方面,马云离任时阿里仅有四万余名员工,而今天的阿里员工数量已经二十万之巨。

如果用KPI的成绩来考核的话,张勇这些年的工作表现足够值得颁发“满额年终奖”。

而且,张勇还不仅仅只是单纯追求业务拓展,除了将阿里这艘普通的载货货轮发展成航空母舰之外,他在推动着阿里前进的过程中也关注着阿里的敏捷性发展。从阿里历史上多次的组织架构调整到目前推出的“1+6+N”新架构,足以看出他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视程度。

在业务细则上,张勇还是个亲力亲为的管理者,传言在这个大管家的职位上,大到很多事业部的战略规划小到某个产品线的业务数据,很多时候他都会亲力亲为。

他的领导为阿里这艘大船迎来了新的成长契机,今天的阿里成了巨无霸,他的功劳自然不可估量,甚至有人认为马云开创了阿里的时代,而张勇壮大了阿里的时代。

虽然这是他的基本职责,但身兼多个大管家的身份也必定会让他心力交瘁,因此通过此次推行的“1+6+N”在解放他双手的同时,也能让更多事业群中的“张勇们”更快地成长起来。

他将更多的工作任务从手中分发给各事业群的CEO们,正是赋能这些CEO更好展现才能的机会。

张勇在内部信中说组织需要加速、决策需要加速、市场响应需要加速,这是他作为阿里大管家对阿里的新期望;他说“过去的生产关系需要转换,大家的心态要有所变化,真正为自己的业务而战”,这是他对这些新CEO们的期望与信任。

下一步,就看这些新的事业群和CEO们如何舞蹈。

新环境新去向

阿里诞生于方兴未艾的PC互联网早期阶段,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强悍的执行力奠定了自己的互联网基业,在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纵横捭阖,通过收购、投资、孵化等方式发展业务、拓宽了阿里的帝国疆域。

这是阿里蓬勃发展的势头,但也是阿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不得已选择。

一方面,目前阿里的起家业务电商与零售业务正不断受到拼多多、抖音、快手等新型模式及平台的冲击,其所面临的劲敌也从单一的京东变成了一对多的平台。在文娱、商旅、本地生活等业务方面,阿里面临的对手没有一个是温和和软弱的。这些群狼环伺的现状,逼迫着阿里在细分业务上不仅要面对更多的劲敌、同时也还有更强的劲敌。

虽然基业长青,但也竞争重重。

另一方面,阿里需要在技术产出、创新成果方面继续引领行业浪潮的高度,创造更广袤的未来展望空间。在目前的BTA领域中,腾讯依靠微信的移动互联网船票吃透红利,百度依靠布局AI获得战略先声,而阿里如何能在更多技术领域和创新产出方面拿出更多成果,这对阿里同样非常重要,而目前阿里跨越的电商与零售业务之外的其他疆域,除了金融、云计算等领域外,其他很多业务仍要继续加油。

尤其过去几年时间中,阿里因为反垄断和创始人言论的事一度陷入尴尬舆论之地,在舆论与社会形象方面不免有所影响,这对于一家平台级公司而言同样不可小觑。不过,好在三年光景已成过往,阿里在未来继续夯实互联网基业当是明确方向。

尤其在当前官方发文要大力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号召下,这对于阿里而言也无疑是一个更好的行业风向标,作为一个平台级公司,阿里可以在新的环境下创造更多。此次推出的“1+6+N”组织架构调整,或许是另一个全新的开始。
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