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鲜战争回国后,彭德怀在军委负责日常工作,并针对我国的海防建设进行了上万里的实地考察,切实整合改变中国百年来“有海无防”的被动局面。

视察崇明岛期间,本就脾气火爆的彭总更是被当地连队的火炮布置气得火冒三丈,大骂他们是乱弹琴的同时,甚至要把海防炮兵负责人撤职。

究竟是怎么样的海防布置,惹得彭总如此大发雷霆,这背后又涉及到当时国家层面上的哪些重大原因呢?往下看就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视察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瞒天过海,在美军完全掌握制空权的前提下把大部队开进朝鲜半岛,与美韩军队进行了一场遭遇战,出其不意地将其击退到清川江以南。

在随后的半年时间内,志愿军又在总司令彭德怀的统一指挥下先后发起了四次大规模战役,始终把美军的阵地固定在三八线附近,无法再向北朝鲜推进。

然而彭德怀的身体不好,加上志愿军遇到了朝鲜半岛五十年以来最冷的冬天,即便是志愿军的司令部,也无法让彭德怀完全不同于战场上饮冰卧雪的战士们,拥有温暖而优渥的后方环境。

1952年春天刚到,志司的人就发现彭德怀左边额头有一块醒目的小肉瘤,习惯了恶劣环境、吃苦耐劳的彭德怀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

彭德怀在朝鲜

然而不到俩月,彭德怀的肉瘤急剧变大,开始压迫神经,他的头晕头疼情况加剧,精神也随之出现无法集中的情况。前线医生怀疑有可能是美军的细菌武器导致的癌变,需要彭总回国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认。

在副司令邓华和洪学智等人的连番劝告下,彭德怀都不为所动。无奈之下,邓华只能向北京的毛主席发电,请求另派主帅如粟裕到朝鲜指挥志愿军,让彭德怀安心回国治病。

彭德怀知道后,还对着邓华发了脾气,认为战事尚未结束,临阵更换总司令更是不行。

毛主席和周总理连番发电,不停催促,才让彭总勉强答应了回国治疗。1952年4月12日,彭德怀从朝鲜回国,化名“王校长”住进北京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好他头上的肿瘤属于良性,手术切除后也不会留下后遗症。彭德怀在医院治疗了15天,就按耐不住想回到朝鲜战场的迫切。

周总理来医院看望时,彭总立刻提出自己要走的要求,却被周总理留下来,表示中央想要安排他到军委主持工作。

彭德怀的推辞没有改变中央的决定,7月19日,通知彭德怀在军委办公厅正式办公的文件下达,后面列出了18类详细目录,其中所关涉问题的文件和电报都被抄送给彭德怀这个军委副主席。

兼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彭德怀就这样留在国内,开始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着力于人民解放军的军队建设和国防部署问题。

周总理和彭总

与美军在朝鲜战争较量了一年多,彭德怀深深认识到,在面对美军这样高度机械化的现代军队时,我军以往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术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

过去的解放军可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但在国家防御问题上,解放军的首要任务是守卫祖国疆土,坚固的防御工事必不可少。

从8月中旬开始,彭德怀率先启动了海防建设,同军委一起划分了五大重点防御地区,从东北一直囊括到海南,严格把守我军漫长而广阔的海岸线。

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彭德怀频繁前往海防一线进行勘察,而1953年初在崇明岛的视察,却触到了彭德怀的火药线,让他大发雷霆。

苏联向新中国援助了65门海防炮,这对于中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相应地,每一门炮的价值都无比珍贵,而其中4门炮就摆在崇明岛的海岸阵地上。

彭德怀在海军副司令罗舜初和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周骏鸣的陪同下一起视察前沿阵地,却发现炮兵团团长对潮汐、航道乃至火炮的情况毫无所知,而身边的两位首长对此更是一问三不知。

彭德怀为人耿直,性子粗犷,脾气也比较火爆,无论面对的是谁,他从来不会因身份等问题而遮遮掩掩。

抗美援朝期间,彭德怀从朝鲜前线回到北京,一下飞机就直接闯进中南海,看到毛主席不在,又迅速驱车前往玉泉山,直接把睡梦中的毛主席薅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毛主席从革命时期就是个“夜猫子”,总是通宵工作,白天补觉。又因为长期的神经紧绷,毛主席睡觉前都需要服用安眠药,周围的工作人员也尽量为他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因此,彭德怀这种直接闯进来,喊着“老毛”的行为,也难怪会被毛主席说:“只有你彭德怀才敢搅了人家的觉。”

面对毛主席如此,在崇明岛视察时,彭德怀也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

当他看到仅有的4门76.2毫米海岸炮一字排开,除了30厘米的胸墙,火炮彼此之间的间隔只有短短的40米,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而珍贵的弹药库就摆在火炮的中间位置,彭德怀内心的愤怒再也按耐不住。

他转头对着海防炮兵团的一个连长确认了火炮部署一直如此,转过头对着炮兵团长怒吼:“你们弹药离炮位那么近,敌人一发炮弹打过来,连人和炮一起飞上天,你们打得什么仗?简直是乱弹琴!”

交代人把弹药库拆除重建之后,彭德怀仍觉余怒未消,怒斥那位团长,称要撤销他的职务,并进行军法处置。

团长有苦难言,海军副司令罗舜初只能站出来解释,这些部署和设计都是苏联专家制定,由上面交代下来的,我们只能选择听从。

听了罗舜初的话,彭德怀不免又想到了红军时期的顾问李德,由于照搬外国经验,制定出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指导路线和作战方针,红军吃过的苦实在太多了。

阵地火炮部署的问题,彭德怀也很清楚问题的根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以后,全国的各行各业都展开了向苏联学习的任务,苏联顾问遍布各个系统。

彭德怀和苏联专家

仅50年代早期,被解放军请来指导空军和海军建设的苏联顾问人数达到2000多人,远超过同期的经济专家。

这些专家帮忙建设空军学校、担任空军顾问和教官,训练飞行人员和技术兵种,也帮忙筹备我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和部队。

在随处可见苏联军事顾问的军事系统中,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同他们所传达的苏联经验之间的矛盾就开始产生了。

1950年11月,周总理会见筹建陆军大学的刘伯承等人时,向他们传达毛主席聘请了一批苏联顾问前来帮助工作的消息。刘伯承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也是当年那位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总和周总理

刘伯承考虑了很久,才向周总理提出,不如把苏联顾问改称为专家,使其超脱领导范围,如果我们有问题再去请教,没有问题就不要再“顾”我们的“问”。

有这个顾虑的不止刘伯承一个人。

毛主席曾在1936年发表文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面提到苏联规律和条令包含苏联内战和红军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削足适履。这些话被一些干部拿来用时,还让彭德怀取笑了一番,认为苏联经过二战已经有了丰富经验,不能用毛主席16年前的话反对现在的问题。

积极号召大家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同时,彭德怀也身体力行地做出表率,每次都和各单位的领导亲自去听苏联顾问的报告,并由此制定我国各级机关的编制和相应职责。

彭德怀作报告

但彭德怀不是盲目学习、不顾实际的人。他曾经拍案斥责李德“崽卖爷田不心疼”,在运用苏军经验时,也经常叮嘱大家不能机械搬运。

彭德怀提出:在政治上不拥护苏联是错的,但在战术和兵种合成战斗方面,有些问题是可以争论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新中国刚成立的那段时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而这次在崇明岛部署火炮的海防设计,再一次让彭德怀意识到,苏联专家的某些情况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实际。

彭德怀亲自经历过朝鲜战争,明白美军的武器和火力之强大。苏联的火炮设计建立在他们与美军不相上下的空军和海军保障前提下,但我国尚且没有海空军的强大国防,只要敌人扔一枚凝固汽油弹或者炸弹,一个连的火炮和弹药都跟着报销了。

彭德怀解释了苏联拥有强大的空军掩护和完善的霍利、火炮防御体系后,自动平息了怒火。罗舜初抓紧时机交代后勤部,午饭一定要弄得简单一些,和普通士兵一样就可以。一向节俭朴素的彭德怀看到后果然没有发脾气,十分满意地坐下吃饭。

没吃两口,他就注意到被自己批评的海防炮兵团团长不在,吩咐人把他叫来吃饭,并当面对他道歉,宽容的胸怀让众人心服口服。

彭德怀虽然脾气不好,工作中也经常骂人,但从不会滥用职权,以大欺小,而是以长辈和上级的心态关怀下属,对他们恨铁不成钢。

海防巡查结束后,彭德怀回到北京,在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四条重要意见,主旨就是围绕着不能机械搬运别人的经验,要结合实际发展属于自己的东西。

后来毛主席也对苏联同志的高高在上和自己同志的自卑有所察觉,从1958年5月,陆续发表要人民提高民族自信心的讲话,表示虚心学习和尊重苏联同志的同时,也要破除迷信。

但无论建国初期我国对待苏联的态度如何,在战略战术上,毛主席和中央始终坚持人民军队自己在二十二年的革命战争和三年朝鲜战争中用血肉教训总结出来的经验。

有苏联顾问和专家在现代化武器装备和技术使用方面的帮助,配合我军自己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国初期的海防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不仅摧毁了蒋介石企图利用海军反攻的野心,中国的海军实力逐渐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再没有任何国家或势力敢随意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