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布隆迪,一种可导致“流鼻血”的神秘疾病已接连导致3人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3月30日据红星新闻,非洲再现致命疾病!所有病例都在出现症状后24小时内死亡

截至上周,一名被全程观察与抢救的18岁学生在医院救治过程中突然暴毙,已被确定距离出现呕吐、腹泻和流鼻血症状至死亡的时间不到24小时,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极为致命的“神秘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两名感染者曾被转移到巴济罗地区的Migwa健康中心接受治疗,该地区已经被隔离控制。

卫生专家也没见过这种疾病,但其恐怖的致命速度让卫生专家担心是埃博拉或马尔堡病毒再临,立即对其进行核酸检测,然而,结果是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的检测结果都呈阴性。

布隆迪卫生部门正密切关注这一神秘疾病

目前布隆迪卫生部表示,正在密切关注这一神秘疾病,并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向最近的卫生机构报告任何接触上述症状的人。”与此同时,另外两名感染者曾接受治疗的巴济罗地区已被卫生当局紧急隔离。

关键是坦桑尼亚也曾爆发过一种神秘的流鼻血疾病,造成至少3人死亡。随后,坦桑尼亚政府确认其为钩端螺旋体病,也称为韦尔病。韦尔病是一种罕见的传染病,通过大鼠、小鼠、牛、猪和狗等动物的尿液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的检测结果不是埃博拉,也不是马尔堡病毒,那么症状对照就只剩下一个关于‘急性流鼻血’症状的参考了,那就是韦尔病。对此,世卫组织曾警告称,人畜共患疾病正在非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出于某种原因,我想查查布隆迪附近有没有美国的生物实验室 ,我看了下地图,平时还真不了解布隆迪,但看了地图才发现,它就在刚果(金)、卢旺达、坦桑尼亚三国的中间,妥妥的世界最穷国家之一。

这是街边巡逻的布隆迪警察,看下他们的着装,尤其是背景之中的儿童,就可以想象其当地的家庭状况和卫生条件是多么的拮据了。

回到思路上来,美国在全球共资助了330多个民用和军用生物实验室,在布隆迪最近的生物实验室在哪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得先把布隆迪的地点放大,在整个非洲版图上去定位它。

这里是布隆迪,对照美国生物实验室全球落点图,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丝凉意,这位置看上去就很接近。

随后我进行了落点分布区域的所在国家定位,这样就很醒目地看到了乌干达、肯尼亚,尤其是“坦桑尼亚”的名字赫然在目,没错,贫穷的布隆迪就在坦桑尼亚的‘嘴唇’边。

虽然我不能把它视为直接证据而推导出布隆迪这次的“神秘致命疾病”是人工实验室制造出来的病毒,但根据这个地理位置和布隆迪国家的情况,我认为根本不需要实验室做什么,只需要把病毒带进去就行,因为非洲出入境基本没检查,而这里真的就是美国生物实验室的完美试验场。

现在,我知道了美国生物实验室的具体位置与布隆迪之间的‘微妙关系’,但请注意,归根结底,我没有证据再深入调查什么,所以下一步,我的主要思路就要为我们自己做打算,如果布隆迪的‘神秘疾病’是人为制造的,那么根据时间上的测算,24小时暴毙的病毒若是乘坐飞机最快多久能飞到中国?

查到三个机场代码,港口所属国家均为布隆迪:

我选择了布琼布拉国际机场,但就算是国际机场,由于布隆迪是一个非洲小国,与中国无直航往返,走迪拜或者土耳其这些热门中转地也不行,还是没有直飞,只能继续走非洲路线,从布隆迪可以直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卢旺达三个地方,然后再飞往中国,

查到个最快的航班路线,如果有更快的航班路线,大家可以在下面做补充,我先以我能查到的路线举例:

WB483 布琼布拉-基加利 17:55-18:30

WB9500 基加利-广州 02:20-07:20

但其实我觉得这种路线的推荐应该也打不到这么快,所以我还是一步到位,直接去了‘订机票’,这样就会出现多种选择,可以清楚地看到,的确没有直飞,至少要转机一次,最快的也需要15小时4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请注意,在我写文的当天是订不到机票的,只有一架次航班在明天能飞,我延长了4日和5日的航班,才有充足的位置。

我的意思是,只要是过了下午5点钟这个时间,“致命疾病”患者能够坐上最快的飞机也是要在次日,所以还要延长17个小时。这样就完全超过了24小时的发病至死亡过程的致命传染。

所以,这次非洲爆发的‘致命病毒’,会很小乃至没有概率会传入我国,除非是携带‘瓶装病毒源’,否则通过生物本体传播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我放心了,希望大家也能放轻松下来了,但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比人心还可怕的是美国生物实验室,全球300多家,并不只是在坦桑尼亚,所以如果下次的“致命24小时”的发生地是距离我们足够近的范围时,又会如何呢。

总之,此事件也充分的警示了全人类,除非出现大规模纳米机器人治疗技术,否则现代医疗能挑战的致命疾病还是比较少。

对于这种让人类束手无策的‘神秘疾病’,我们不要老说听天命,毕竟有时候天命不只来自命运,也包括来自精心计划如何削减人类的某座生物实验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