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3月30日,国内主流媒体曝光,一位毕业于川大的硕士生、做过大报记者的陈某,如今38岁衣食无着,送外卖挣钱也不顺利,引发了舆论热议。当孔乙己没工作,不当孔乙己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是怎么回事呢?就业压力有办法缓解吗?

01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就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0%,增速低于5.5%的预期。

2023年1月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由4.4%调高至5.2%,但宏观经济的压力仍很大。

2022年12月份,国内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1.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下降。

上述数据折射出2022年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窘境,而2023届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的劳动力供给能对应多少就业岗位,仍是很大的问号。要知道,找工作的高学历人群还未计算50万左右的留学海归。

02从“体制内”求职数据看就业形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智联招聘2023年2月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2022年希望进入国企工作的归国留学生占比38.8%,排名各类型机构之首,比2021年提升9%。

希望进入国家机构/事业单位的留学生占20.9%。

也就是说,“体制内”需求接近60%。

其实,按照国内就业岗位的常规分析,民企的就业承载能力最强,而国企、政府、事业单位并不是就业的主渠道。

从智联招聘的报告结果分析,留学海归有意民企的比例低,很可能因为民企在宏观大环境下的经营出现困难,失去了创造就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另据国家统计局的行业数据,在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信息服务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过90%,光伏电池增幅近5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

但其他行业增速放缓甚至下降。

03毕业即失业怎么办?是送外卖,还是留学?

应届大学毕业生遭遇经济周期导致的失业之苦,靠送外卖、收垃圾上岗就业仅仅是权宜之计。

在今年春招期间,国内主流媒体罕见地鼓吹“不当孔乙己”,鼓动大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完全不搭嘎的工作,以换取生存空间,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前就业形势之严峻,已经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在“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形势下,屈服于外界压力,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送外卖、收垃圾,无疑给日后找工作挖了坑,还不如延迟就业。

考研学生规模创纪录,清楚地表明延迟就业已经成为应届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

而在国内研究生初试成绩公布后,2023年2月下旬,留学中介迎来大批咨询海外学习的考研学生,甚至超出了往年的规模。

相比四分之一录取率的国内考研,海外留学的申请成功率更高。

在2023年就业形势预期的大背景下,海外留学作为延迟就业的选择之一,其重要性和受关注度在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