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和基层公务员的岗位,哪个更香?如果今天再拿同样的问题去知乎上提问,相信很多人的选择已经发生改变。

山东人对考公务员、考编制,到底有多么执着?
日前,一篇题为《山东考公团,正横扫江浙沪》的报道引发关注,报道提到:
“山东专门有一个巡考团,就是轮着考,全国转一圈,我考上哪个算哪个。他们把国考当一模,上海市考当二模,江苏省考当三模,浙江省考当四模,到了山东省考,正式考试”。
山东“巡考团”的存在,生动地演绎了一把“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巡考团”从山东一路考到广东。
热衷于进体制内,其实不是哪个省份民众的特例。但即便没有直接数据支撑,山东人对体制的偏爱,也早就成了大家的谈资。网上关于山东人考公的段子不胜枚举,比如据说山东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不孝有三,无编为大”……
山东考公的队伍太庞大,本地竞争太激烈,一部分考生自然会往外地分流,去全国巡考。
去年,山东省考和江浙省考撞期,甚至登上了热搜。巡考团只能三选一,不少征战全国的山东考生大呼可惜,外地考生则喜出望外,终于不用怕山东考生来抢铁饭碗了。

为什么很多南方的考生,越来越害怕山东“巡考团”了呢?
一个重要背景在于,这两年公考越来越热,考试队伍日益庞大,即便在南方省份,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在“巡考团”一路南下从江浙沪考到广东的同时,南方省份也大有“山东化”的趋势了。
以国考为例,2023年计划招录3.71万人,相比2022年扩招18.7%。而报名人数达到了25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50万人,创下十年之最。
谋求一个稳定的饭碗,公务员当然只是选择之一。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相关新闻——深圳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吸引了大量清北硕士乃至博士毕业生扎堆报名。

南方省份日趋“山东化”,年轻人也开始一心求稳,原因并不难理解。
民营经济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自然会转移给员工。在企业裁员、倒闭等一些逆风的状态下,担心失业、工资下滑的年轻人,当然容易萌生逃离的想法,逃去体制内安稳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