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一生虽然在物理学上建树频频,但只获得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得奖的还是他所有理论中“最平凡的“的光电效应。他更出名的相对论因为太过颠覆难以完全验证,而无缘诺奖,但从相对论的分量以及它后来的意义来看,它没得诺奖属于诺奖的遗憾,而不是相对论的遗憾。10亿年前的“时空涟漪”,黑洞吞噬中子星,爱因斯坦又成功预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发表于《天文物理学杂志快报》(AstrophysicalJournalLetters)的一项研究指出,科学家们第一次明确地证实了黑洞和中子星的碰撞:一个黑洞一口吞掉了一颗中子星,而黑洞吞食中子星产生的引力波在10亿年到达地球后仍然清晰可见,再次验证爱因斯坦的最后预言又说对了。

根据恒星坍缩理论,黑洞是宇宙中一个具有极端强引力场的点,引力大到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并自行坍塌时形成。而中子星的形成类似,是一颗大质量恒星耗尽核心燃料后,经重力坍缩发生超新星爆炸再压缩而成,主要由堆积的中子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年后,天文学家终于首次直接发现了引力波,由两个黑洞碰撞所产生。该发现也证明,引力波的传播速度也是光速。到了2018年,天文学家首次直接捕捉到了黑洞照片,这进一步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幸运的是,仅仅过了10天之后,天文学家又探测到另一起强烈的引力波信号GW200115,来自于一个质量为太阳5.7倍的黑洞和一个质量为太阳1.5倍的中子星碰撞。该信号源位于更远的宇宙,距离地球达到了10亿光年,这意味着该碰撞事件要比上一起更早发生1亿年的时间。

天文学家估计在10亿光年内,大约每个月都会发生一起黑洞与中子星合并的事件。菲什巴赫说:“我们现在看到了第一批黑洞与中子星合并的例子,所以我们知道它们就在那里。”但是中子星和黑洞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它们能有多小或多大,它们能旋转多快,它们如何配对成为合并伙伴。利用未来的引力波数据,我们将有统计数据来回答这些问题,并最终了解我们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是如何形成的。人类第一次发现了黑洞吞掉中子星的事件,相信这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