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成绩和电子证书出来了。鲁迅说:“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我呢,是一科考了111分,还有一科也是111分。不知道是照应着名字里的“川”字,还是暗喻着老“光棍”的孤单。好在是考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想学经济

因为有工作最低年限的要求,参加这项考试的,大多已经结婚。在我加入的备考群里,有不少宝妈每天日间在公司劳动,夜间在家里劳动,日夜之间的各种缝隙在学习着。我这个单身汉,确实是轻松多了。不过得知有经济师考试,却是在8月报名的最后日期,距离开考只有两个月了。

这得感谢单位有同事安利,在职称问题上试试“曲线救国”。我大学读的是广电专业,工作后也一直想往新闻类职称上努力,奈何很早就被调到经营岗位,与学生时代的梦想渐行渐远,新闻类职称所要求的论文、新闻奖作品实难拿出,年复一年。今年同事提起经济师,倒是打开了一个思路。刚好,之前连续9个月无休的项目告一段落,空档期也正是时候充充电了。

经国济民,经世济用。相比于其他专业,经济算是人人都用得到的。结了婚用得到,光棍也用得到。从对西方经济学“低档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疑问,到“价格总水平上升,本国货币到底会升值还是贬值”的困惑;从公司的财务报表怎么分析,到“误拿了邻居的窗框装在自己家,属于以何种方式取得所有权”,学下来对生活和工作很有助益。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观察这个时代的各种现象都需要从经济找答案,为人民服务也需要经济本领。就算不考证,就算不知道公司认不认这个证,如此开动脑筋、增长见识,也是上班多年以后所亟需的。“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也是我愿意报考、听课和投入思考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真的可以穿越

报考的时候还没想到,会真的像回到了学校一样。

“工商管理”曾经是高考填报志愿时无论如何不会考虑的专业,如今也成了我手里的教材名称。那时候又刚好得知,几位“忘年交”小友正在大学学习工商管理,我直唤他们学弟、学妹。而后每每学累了的时候,想着这些学弟学妹也在做作业,身上就来了些温暖的动力。人生真的可以穿越。

网课的老师带我们零基础入门,条分缕析,尤其是“经济基础”几乎把教材里的每段话都讲了个遍,不愧是“精讲”。这耐心细致是大学课堂都未必有的,只能在中小学找到影子了。工作里很多事情要靠悟,而这种手把手教学只让人感到幸福,回想学生时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妈妈也唏嘘她年轻时在职学习没有这样的资源。

几倍速为好?

听闻很多考生早已习惯1.5倍速、2倍速听课,我也觉得1倍速赶不上两个月备考的进度,毕竟平均每天要听超过10页书的内容呀。但是一快起来,就经常得按暂停键,因为没法容忍听不懂的内容溜过去,必须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这样,整个过程折算下来,恐怕连1倍速都不到了,不过我宁愿如此。单身汉那一个个寻不到意义的夜晚,由此洒下了知识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亲相爱一家人

无意中加入了网校的备考群,原以为只是每天打卡的心理安慰剂,没想到还成了难题讨论的沙龙、资料分享的百宝箱。有的群友下载了很多题库,有模拟题,有历年真题,遇到不会的时候就截图到群里,群里立马“A”“A”“C”“C”地回应起来了。这样大家就相当于专项训练了易错疑难题,答题后还有人分析为什么是“C”不是“A”。或恍然大悟,或追问互动,都是独自做题所得不到的。临近正式考试的日子,群里的“三色笔记”“考前十页纸”“公式汇总”“口诀汇总”……也帮我们抓住了重点,省却了自己整理的麻烦。

群友每天都在积极学习,裹挟着我不能怠惰。谁有了什么好东西都无私分享,可能是因为这是个不按照排名、只按照分数决定是否通过的考试,大家“比学赶帮”共同追求上岸,这种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就跟经济学里说的“公共物品”一样。几个月的备考,让我们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以至于考前,我想到每日热火朝天的群很快就要安静下来,突然感到舍不得了。没有特别盼着“早考早安心”,反而希望这一路旅程可以更长些。

生活的列车载着我们驶过一个个站点,很高兴有你的陪伴。无论悲喜,都是收获。新年的汽笛鸣响了。朋友,载着收获上路吧,去看前方铺满鲜花的原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