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初三学生回家路上遭遇“开门杀”,肇事司机发现他受伤后逃逸;江苏南通一女司机开门下车时,撞倒骑车男子致其死亡获刑九个月……近期,国内两起“开门杀”事件引发全网关注。3月26日,大连开发区童牛岭也发生了同类事故,一名外卖小哥在骑行途中,被突然打开的车门撞倒在地。城市里有哪些“开门杀”隐患,又该如何防范和治理?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事故
①轿车突然开门撞倒外卖小哥

3月26日上午,市民刘女士驾车到开发区童牛岭游玩。当她驶抵松苑街时,由于周末游人较多,路面上车流排起了长队。刘女士看到,在对向车道,一辆轿车停在了路边。此时,一名外卖小哥在轿车后方沿着路边骑行,试图从轿车和路肩的缝隙穿过。

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轿车右后侧车门突然打开,疑似有人要下车。外卖小哥躲闪不及,撞到车门上当场倒地。旋即,轿车司机下车查看外卖小哥的伤势。“整个过程与江苏南通那起事故几乎一模一样!”刘女士说,幸好外卖小哥骑行的速度不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现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后,刘女士就驾车离开了,她并不了解事故的善后情况。当晚,她把行车记录仪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开门杀”,视频引来了网友的热议。“这都出了多少起事故了,还是得吸取教训啊!”网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卖骑手沿路边行驶。

轿车车门突然打开,骑手撞上车门倒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轿车驾驶员下车查看外卖骑手情况。受访者供图

②乘客未瞭望开车门酿事故
刘宇(化名)是本市的一名网约车司机。3月初,刘宇的车辆搭载了一对夫妻。当车辆抵达目的地后,他特意叮嘱夫妻俩一定要从右侧下车。可是,男性乘客却没把提醒当回事,还是要从左侧下车。他就在推开车门的瞬间,轿车撞到了网约车的左后门上,导致车门损坏,万幸没有造成人员受伤。事故发生后,由于夫妻俩先行离开了现场,刘宇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

记者梳理国内多起“开门杀”案例发现,在肇事车辆中,出租车、网约车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且事故普遍发生在乘客开门下车时。对此,在大连开了近20年出租车的张师傅说,每次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后,他都会提醒乘客在靠近路边的一侧下车,且要观察后方的路况,确保安全再推开车门。“可有的乘客不听劝,真出了事算谁的?”这种情况让他有点头疼。

张师傅表示,对于驾驶员来说,停车、开门、下车这个过程看似“稀松平常”,实际上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不少司机和乘客麻痹大意,对“开门杀”的危害认识不足。

调查
城市里有哪些“开门杀”隐患?

3月28日,记者走访了本市的景点、商圈、学校和主干道,进行实地调查。

地点① 星海广场 现象:乘客不顾危险左侧车门下车
3月28日11时10分,记者来到了星海广场靠近“书页”的路段,这里是游人上下车最为集中的地点之一。记者看到,此处路段设置了出租车等候区。由于有了专门的上下客区域,出租车、社会车辆“混停”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现场交通秩序井然。记者观察了1个小时,绝大多数出租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安全的状态下开门、关门,远离了“开门杀”风险。

不过,现场也有个别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记者看到,一辆轿车的驾驶员把车停在机动车道上,副驾驶座位的男子把车门打开,悠闲地抽着烟,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三分钟。此外,一辆SUV停车后,后排座位的乘员分别从左右车门同时下车。在左后门下车的男子,慢悠悠地完成了下车、关门的动作,后方驶来的车辆只好调整方向避让。

在星海广场,有一位男子从左后门下车,记者驾驶后车被迫避让。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满文飞

地点② 奥林匹克广场商圈 现象:临停车辆增加“开门杀”风险
3月28日12时30分,记者来到了奥林匹克广场东侧的大同街。此处属繁华商圈,车辆、行人、骑手往来如织。在大同街两侧,临停或违停了不少车辆,导致道路可通行宽度变窄。在这种情况下,往来车辆被“挤”到了道路中间,而乘员开门下车时,就会面临安全风险,也影响道路通行效率。记者看到,一辆轿车特意选择在大同街与珠江路的拐角处停下,来接一位女士上车,应该是为了避开“拥挤”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地点③ 沙河口区联合路 现象:出租车“别停”记者车辆下乘客
3月28日8时30分,记者驾车在联合路探访,车辆沿着最右侧车道行驶。此时,一辆出租车从左侧超车,并入记者所在车道,并突然在路边停车。记者见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减速,把车停了下来。随后,有乘客从出租车上下车。出租车司机的举动比较危险,一是极易引发追尾、剐蹭等交通事故,二是一旦后车失控,无论乘客从左右哪个车门下车,都有造成“开门杀”事故的风险。

地点④ 中山区某小学周边路段 现象:家长忽视“开门杀”隐患
3月28日7时50分,记者来到了中山区某小学周边路段探访。记者看到,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会迟到,匆匆把车停在单行路的路边,然后等待孩子下车。孩子从行车道一侧的车门下车,而家长并未阻止。此时正值交通早高峰,后方来车较多,一旦发生意外将引发严重后果。附近居民称,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到校时间,却忽视了“开门杀”也会威胁孩子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

误区
后视镜有盲区不能杜绝“开门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开门杀”的认识,有部分车主存在两个误区。

首先,在打开车门前,只要观察后视镜就能彻底杜绝“开门杀”。对此,本市一位职业赛车手向记者表示,驾驶人借助后视镜能观察到车辆侧后方及正后方的路况,但后视镜本身也存在视线盲区。以普通家用轿车为例,在车尾两侧有宽达数十厘米的“视线死角”,如果此时恰好有人骑车从此处经过,而驾驶人却打开了车门,有可能酿成“开门杀”事故。同时,副驾驶座位的乘员从右侧后视镜中,也无法看到路况“全貌”,因为视线角度是按照驾驶人的需求而调节的,同样存在盲区。

第二,在车辆不移动的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己方不用担责。对此,辽宁宏展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刘万昕表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车辆停稳前不得开车门和上下人员,开关车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若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下车没有注意观察,随意开车门妨碍他人在道路上通行并且导致人员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则会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行为人不仅会被判刑,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支招
防范“开门杀”要牢记四点

如何防范“开门杀”?本报记者邀请了一位驾校教练,给市民提出4个规范。
①禁止停车的区域,车主一定不要违停。这些路段往往车辆和行人比较密集,车主突然开门下车,如果前两者没有防备,有可能引发事故。
②车主和乘员可采用“荷式开门法”和“两段式开门法”下车。前者是司乘人员在下车前,尽量用远离车门一侧的手开门,这样就会强制其转身观察后方路况,消除风险。后者是司乘人员先把车门打开一条缝,确认没有问题再继续开门。
③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路过停在路边的车辆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横向距离,以免车门突然打开而己方躲闪不及发生危险。
④驾驶人应提前提醒乘车人,特别是后排乘客,要看清车辆前后左右来往的行人、车辆等情况,确认安全后再开门下车。

建议
治理“开门杀”需多措并举

“治理‘开门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本市一位从事公共管理的人士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不规范开门停车是造成“开门杀”事故的重要原因,全社会要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司乘人员充分认识到“开门杀”的危害,做到文明出行、安全下车。同时,非机动车驾驶人也要提升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护,不骑太快、注意瞭望。对于出租车、网约车等营运车辆,行业内应发出倡议,把“提醒乘客安全下车”纳入到常规服务流程中。

其次,可否把“荷式开门法”和“两段式开门法”纳入驾校教程,成为学员的“必修课”?这位人士认为,在驾校学员中普及防范“开门杀”的常识,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此类事故的发生概率。

第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出台的一项举措备受好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地政府部门对符合施划条件的非机动车行车道,在机动车停车位施划宽度一米的“安全开门区”,为行人与司乘人员设置出了一段“安全距离”。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满文飞
(报料人:刘女士;线索费:70元)
本报有奖报料热线824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