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惨败,但实际上印度即便在战场上被解放军打的丢盔卸甲,也没有完全放弃侵略主张,我军真正将印度打服一直要到1967年,这是怎么回事呢?


侵略主张上头的印度
印度的侵略野心其实被很多人大大低估了,尤其是二战印度独立建国以后,整个国家都走上了狂热的对外扩张道路。当时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印度国内大肆宣扬民族主义,挑动印度国民的好战情绪,希望将英属印度的版图完全接过。

要知道英属印度和印度完全就是两个概念,殖民时期的印度包含现在的尼泊尔,巴基斯坦,甚至中国藏南地区,这些地方未必都是印度的领土,只是被英国殖民者强行划到了一起。所以印度打着光复国土的旗号,其实就是行领土扩张之实。
在相继控制了尼泊尔等国以后,印度开始打量中国的领土,并出动军队效仿之前的经验意图吞并我国藏南地区。
但中国可不是予取予夺的小国,印度敢侵略中国领土,就要承受中国军队的怒火,中印边境战争最终于1962年爆发,印度军队被打得灵魂出窍,北上扩张的计划直接被解放军打断。

印度社会从上到下都大感震惊,原来自己并非天下无敌,中国的军事实力要远远强于自己,不少人都开始质疑尼赫鲁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否正确。就连尼赫鲁自己都开是不自信起来,还曾在党内会议中公开承认,战争让印度知道了自己是在自欺欺人。
为了重振印度国内的士气和对执政党的信心,印度急需在中印对抗中获得一次胜利,但中印军力的客观差距在这摆着,打大规模战斗,印度肯定是打不过的,只能在小规模交手上下一些功夫。于是在1967年,印度军方搬出来经过特殊训练的山地部队,准备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67年的战火
中国和印度之间原本还有一个国家锡金,现在已经被印度吞并,而这次印度准备做文章的就是锡金边界上的亚东县。这个地方在中印态势中有着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印军一直想将其掌控在自己手里。

印军在亚东县所在的乃堆拉山口首先发难,在我国哨所前方布置了他们的铁丝网,我军边防部队与印军交涉,没想到印度还先发制人,打伤两名战士,我军指战员立即意识到,印度可能在边境有所动作,立即加强了乃堆拉山口的警戒。
谁也没想到,印军的袭扰来的那么快,而且一来就出动了一个连的兵力,而这支印军就是所谓的山地部队,是印军将领专门训练来找回场子的。印军见到我国边防官兵直接提出了荒谬的要求,竟然让我军拆掉边防设施。

这一无理要求自然遭到了我军的直接拒绝,印军士兵立马开始向前推进,还不断向我军投掷石块,这本来也是中印冲突的常态,边防战士并没有做出过度反应,没想到阴险狡诈的印军竟然在石头里混杂了手榴弹,直接造成了我军边防连长的牺牲。
见战友倒下,印军打响第一枪,解放军战士们直接发动了反击,事先布置好的火力点向印军部队开火,瞬间就压制了印军的推进企图,击毙击伤印军60多人,狠狠打击了印军的侵略企图,印度将领没想到,解放军的还击居然如此果断,着急忙慌的要求部队顶上去,决不能重现1962年的惨败。

印军将领立即将后方早已准备好的炮兵部队拉上前线,开始大规模炮击边防部队在边境上的相关设施。我军炮兵其实早就料到了印军这三板斧,同样发动了炮火反击,中印双方硬是以炮制炮,狂轰滥炸了4天才消停下来。
当然这种炮击造成的伤亡其实并不大,更多的是一种宣示存在的行为,但总体上来说,我国肯定是胜利的一方,印军总共付出了600多人的伤亡也没能夺取乃堆拉山口的控制权,我方虽然也伤亡了100多人,但是也摧毁了此前印度在边境设置的相当一部分阵地,很好的巩固了我国边境防线。


郭尔喀军团神话破灭
在乃堆拉山口吃瘪后的印度人并未就此罢休,仅仅半个月后,他们又开始在卓拉山口聚集军队,而此次登场的则是印度军队中极富盛名的郭尔喀兵团。这个郭尔喀兵团算得上印度军中的王牌部队,其标志就是人手一把的狗腿刀。

郭尔喀人骁勇善战,特别是白刃战,一把郭尔喀狗腿刀赋予了他们强大的战斗力,印军此次派他们袭击我军卓拉山边防部队,就是想给中国军队一点下马威。本来这郭尔喀部队在国际上还有个讲武德好名声,没想到居然在推搡中拔出手枪向我军开火。
在任何时候,热武器开火都是战争行径,我军立即开枪还击,将和战士们发生冲突的郭尔喀人击毙,郭尔喀部队见开局不利,立马动用了迫击炮打击我军阵地。有了乃堆拉山口的前车之鉴,我军早就明白了印军的小九九,立刻发动了大规模反攻。

这一仗,我军又击毙了195名印军士兵,两次失败的军事行动彻底将印军的心气打没了,从此以后绝口不提以军事实力对抗中国的话,面对印军的挑衅,解放军边防部队回击果断,极大程度地教训了不知天高地厚的敌人,打出了边境20多年的稳定和平。
参考资料:
1 1967年解放军自卫反击一个月内两次痛击印军 毙敌超百人 .环球网.2017-07-04[引用日期2020-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