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应该可以实现超3000亿元的销售”。

3月29日召开的业绩会上,华润置地总裁李欣在谈到2023年的业绩目标时如此说道,不过他也强调当下市场仍在波动变化,公司更多是做好每个月的销售情况,希望全年12个月叠加起来,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没有特别去算准确的全年业绩目标”。

与往年相比,今年召开业绩会的房企数量进一步减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高管们态度也更为谨慎,愿意透露新一年销售目标的少之又少,华润置地是目前的第三家。

这个大致目标是通过公司全年供货规模及去化率推算出来的。

2023年,该公司拥有总可售货源5384亿元,其中89%位于一二线城市,若按60%的去化计算,大概率可以实现超3000亿元的销售。

首席运营官张大为则给出了更为清晰的供货节奏,他说华润置地上半年计划供货1154亿元,下半年为1655亿元。

过去一年,该公司实现签约销售金额3013.3亿元,较2021年下降4.6%,首次进入行业前4,行业排名较2021年提升了4个位次;对应签约面积14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8%;签约均价同比提升17.5%至21140/平方米。

报告期内,华润置地以1102亿元的权益地价新增71宗项目,权益占比76%,新增土储面积1095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投资占比为92%。这些项目中有30个实现了当年开盘,贡献签约额376亿元。

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拥有总土地储备面积6478万平方米,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土储面积5491万平米,一二线城市面积占比维持在71%;投资物业土储面积987万平米,其中购物中心占比68%,一二线城市面积占比78%。

首席战略官谢骥坦言,2022年地产行业出现了规模下行、区域分化的情况,不过市场整体危中有机,截至目前,该年新获取的项目一半以上都实现了开盘,基本实现了预期回报,他说2023年将继续灵活调整投资策略,合理把控投资节奏。

李欣也指,公司目前重点布局了28个城市,今年会重点战略性投资其中的12个城市,剩下16个城市将作为机会型项目择机考量;营销端则坚持一城一策,根据市场情况做好价格管理,实现量价平衡,“核心经营目标是实现有利润增长的营收和有现金流的利润”。

投资策略更为聚焦的原因也很简单,在张大为看来今年市场将面临不小压力,未来可能还将出现波动,市场整体将呈现分化、平稳复苏的趋势。他说虽然春节以来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但目前的“暖意”主要表现在一二线热点城市,其他二线城市还处于止跌的平缓复苏阶段,部分三四线城市反弹迹象并不明显。

2022年,华润置地实现营收2070.6亿元,同比下滑2.4%,其中来自开发物业的营收为1761.6亿元,较上一年下降4.2%;投资物业(包括酒店经营)收入同比下滑2.4%至170.2亿元,若剔除租金减免影响,则该指标为192.6亿元,同比增幅为10.5%。

同期对应归母净利润为280.92亿元,同比下降13.3%。对于这一变动,首席财务官郭世清解释称,主要是受到开发物业毛利率下降、年内减租安排、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收益下降以及汇兑亏损21.9亿元等因素影响。

数据显示,华润置地2022年的综合毛利率为26.2%,较2021年27%略有下滑,这之中开发物业毛利率为23%,较上一年的23.7%下降0.7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的毛利率趋势,郭世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开发物业毛利率要视当年的拿地情况而定,不能代表长期情况,2023年公司的毛利率确实会稍高一些,“目前来看,长期开发物业的毛利率应该会保持在22%左右”。

债务方面,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拥有债务总额约2300亿元,其中约27%、627.43亿元将在未来一年内到期,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75亿元,现金短债比1.5倍。

过去一年,华润置地以公司债、中期票据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等方式,合计融资391亿元;另依托沈阳铁西万象汇、北京华润大厦及石家庄万象城,成功发行三单商业地产抵押贷款 支持证券(CMBS),总计81亿元,平均融资成本3.44%。

整体来看,公司2022年的境外平均融资成本上升1.3个百分点至4.1%,境内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上升4个基点至3.75%。

商业方面,截至2022年末,华润置地拥有在营购物中心66个,其计划未来几年每年新开业购物中心10个或更多,预计2026年末在营购物中心将增加至111个。

记者 吴典

编辑 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