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水浒传》里面出场的人物极多。

但限于创作精力有限,作者只能删减很多“小人物”的故事,或者故意弱化他们。

事实上,《水浒传》中出现了很多一听绰号感觉这个人“双手插兜,不知什么叫对手”。

结果到了动真格的场合,却是“双手抱头,被打得抬不起头”。

这充分体现了绰号的误导性。

那么,为何这么多人都喜欢起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四个“嘴强王者”究竟都是谁呢?

历史悠久的绰号文化

其实绰号这个词直到元朝时才正式出现。

此前一直叫外号或者诨号。

外号有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隐藏身份。

一般来说,一个人给自己起“自号”,都会坦然地向身边人说明,而不会遮遮掩掩。

比如苏轼的东坡居士、齐璜的白石。

甚至今天很多人都只知道齐白石而不知道齐璜。

因此,很多人起“外号”的初衷,其实就是想要混淆自己的身份。

毕竟当时,很多人在造反后,选择流窜作战,妻儿老小往往都留在家里。

为了祸不及家人,他们彼此间只以 “外号”相称。

其中的典型就是明末各起义军领袖。

明朝末年,朝廷的军事力量还很强。

农民军被迫四处流动作战,根本没能力带上妻儿老小。

为了防止妻儿老小被官军囚禁乃至捕杀。

他们在起义前期基本上都以外号相称。

非紧急情况绝不告诉其他人自己的真名。

比如高迎祥称自己为“闯王”、李自成称自己为“闯将”、罗汝才称自己为“曹操”。

这种自起外号的办法非常有效。

李自成宣传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水浒传》中这种作用体现得不太明显。

因为作者如果要叙事,就必须用上帝视角。

所有梁山好汉们的真实身份、故事都没办法隐藏。

这也就涉及到,外号的另一种作用。

即,展现自己的特色。

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

其实名字也一样,名字是父母给的。

正常人根本不敢在父母依然在世的情况下给自己改名字。

诚实地说,在古代,很多父母给自己孩子起的名字都比较“一言难尽”。

比如,朱元璋的原名为重八。

《水浒传》中阮家三兄弟则干脆就是小二、小五、小七。

这种名字对于《水浒传》中行侠仗义的英雄们来说,实在过于缺乏气势。

试想,如果一个膀大腰圆的大汉,在阵前气势如虹地说自己叫阮小二、张顺、曹正。

敌人很可能会开怀大笑,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但有了外号就不一样了。

这三个人的外号分别为“立地太岁”、“浪里白条”、“操刀鬼”。

在阵前交锋或者酒馆交际的时候,用这些颇具气势的外号,既能震慑敌人,还能展示自己的性格、特长。

浪里白条张顺影视形象

比如“浪里白条”,一看就是熟悉水性之人。

“立地太岁”中的太岁为一种肉状植物。

传说人要是惹了太岁,就会诸事不顺。

喊出这个绰号,别人马上就会明白这个人不太好惹。

当然,也有靠着绰号浑水摸鱼的。

“操刀鬼”曹正就是如此。

曹正本是一介屠夫,后来去做生意把好不容易攒下的钱赔了个精光。

无奈之下,曹正选择去当赘婿。

辗转上了梁山后,曹正被安排去负责屠宰牲畜。

这样一个人叫“操刀鬼”实在是有些浪费这个名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曹正好歹和杨志打了二十多个回合才被杨志打败。

这起码证明他的实力不算太差。

下面的梁山四草包则真的是除了名号比较吓人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实力。

不打胜仗的百胜将,没打过虎的打虎将

要论梁山上绰号最名不副实的两个人,无疑是“百胜将”韩滔和“打虎将”李忠。

韩滔是东京人,也就是现在的开封人。

其靠在武举中的优秀表现,出任陈州团练使。

韩滔所在的陈州大致在今天河南周口一带,与水泊梁山相距较远。

韩滔本不应与梁山好汉有任何交集。

但是事情有时就是这么巧。

梁山好汉们在高唐州附近大破宋廷官兵后,朝野震惊。

高俅等人为求尽快剿灭梁山势力,决定任命呼延灼为征寇将军,并允许他随意给自己挑选部将。

韩滔就是在这时被选中,成为了呼延灼帐下的前军先锋。

韩滔江湖人称“百胜将”,呼延灼以为有了百胜将,定能旗开得胜。

但他没想到,这个百胜将竟然是个非常菜的“失败主义者”。

作战时,韩滔与秦明交手不过二十来个回合,还没分出胜负,韩滔自己就先害怕了。

他抛下副先锋,狼狈撤退。

呼延灼这才明白,原来所谓的百胜将,指的不是次次都打胜仗。

而是每一次觉得自己要打不过了就先溜走。

以此来保住自己“未尝一败”的光辉战绩。

呼延灼兵败后,韩滔也被宋江俘虏。

韩滔影视形象

他见那个被自己“卖掉”的队友副先锋彭玘不仅活得好好的,还得到了宋江的礼遇。

于是,他也投降了宋江,成为镇守梁山旱寨的一个寨主。

但哪怕上了梁山,天天受梁山英雄们的熏陶,韩滔也依然没能改掉自己爱临阵脱逃的老习惯。

随梁山好汉攻打东昌府时,韩滔与张清交战。

张清人称“没羽箭”,箭术十分了得,差点射穿韩滔的鼻子。

这时,韩滔的“失败主义”老毛病又犯了。

他怕自己打不过,不敢莽到张清跟前逼他交战,反而狼狈逃回了军阵。

呼延灼投降后,他又重归呼延灼帐下。

征讨方腊时,韩滔不慎面部中箭,落下马后被方腊麾下的霹雳神张近仁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胜将”打不了胜仗,“打虎将”也没好到那里去。

李忠是安徽人,早年靠耍枪棒、卖药方为生。

叫他“打虎将”,可不是因为他真的打过虎。

而是因为他比较强壮,看起来能打得过老虎罢了。

李忠是耍枪棒的。

武艺自然无法与靠真刀真枪吃饭的梁山好汉相比。

这一点在他的徒弟史进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水浒传》中,史进的师父是禁军教头王进。

但是最开始,史进是跟着李忠学武艺的。

也就是说李忠其实是“九纹龙”史进的“开手师父”。

史进的棍棒功夫,基本都是李忠教的。

事实上,在还没跟着王进学武艺之前,史进的棍棒功夫一直饱受诟病。

王进就曾评价说史进的功夫“只好看,上阵无用”。

徒弟尚且如此,师父自然不必多说。

在梁山,只要人品好、豪爽,哪怕武艺不好也能混得很好。

但偏偏李忠这个人不仅武艺不行,人也不够大气。

鲁智深向李忠、史进借钱时,史进拿出了十两,而李忠只出了二两。

气得鲁智深直接把钱扔还给了李忠。

后来鲁智深杀了“镇关西”后,李忠害怕被牵连,逃到了桃花山。

几经辗转,他最后来到梁山。

李忠在梁山没什么地位,死得也相当窝囊,竟然是在巡逻时被乱箭射死。

“专业不对口”的神行太保,“头戴绿帽子”的病关索

要说神行太保戴宗没本事,那肯定不是。

根据《水浒传》的描述,戴宗一天能够赶八百里的路,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赶路高手。

但是在重视侠义、讲究感情的梁山,他混得确实不太行。

戴宗影视形象

戴宗为了施展自己日行八百里的本事,只能吃素、禁酒。

这就让梁山众好汉感到不太舒服。

而且戴宗大多负责情报传递业务。

这个业务基本上是他一个人包揽,缺少和梁山好汉们的合作。

更何况,戴宗很爱出主意。

但这些主意,基本都是馊主意,坑了宋江很多次。

至于武艺,不提也罢。

“四大天王”的最后一位是“病关索”杨雄。

其实,杨雄的武艺比戴宗、李忠这些人要强不少。

之所以他会被归为草包,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性格太“草包”了。

病关索的病字,是脸色发黄的、看起来病恹恹的意思。

其实不只是面色,他的性格也比较“病恹恹”,既不勇敢,也不明智。

杨雄原本是一个刽子手。

有一天,他执行完死刑后,竟然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伙泼皮骚扰。

杨雄其实有本事收拾掉这些泼皮。

但他害怕被处罚,竟然就这样被困在路上动弹不得,任人欺侮。

最后还是靠路过的石秀仗义解围,才摆脱了这些泼皮。

杨雄妻子影视形象

由于杨雄经常要出差执行任务,杨雄的妻子耐不住寂寞,经常与一个和尚“在床上探讨佛法”。

他的好兄弟石秀发现了此事。

结果杨雄不相信石秀,晚上被妻子吹枕头风后竟然还要与石秀决裂。

后来石秀瞅准时机,趁着这个和尚再次来“传播佛法”时将他杀死,并劝说杨雄将妻子骗到山上问个清楚。

杨雄这才得知了真相。

这种性格,再加上相对蹩脚的武艺,确实配得上草包这个词。

总结

一个响亮的绰号往往能令人心生畏惧与敬意。

但这种敬意与畏惧能够留存多久,全看绰号的拥有者有没有“真材实料”。

很可惜,上文的这四个人都没有。

这四个人被归入梁山四大草包之列,其实并不冤枉。

参考文献

《水浒传》

《金圣叹全集》

《明史》

《廿二史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