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听从长辈的建议一意孤行,那我们将马上倒霉。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毕竟长辈年纪比我们大,生活经验比我们多,思考问题也比我们思考的全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人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简化为一句句通俗易懂的俗语,让后人好有个借鉴。一句俗语中蕴含的道理不多,但可以让人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般醍醐灌顶的感觉。俗语云:”日不晒根,口不吞阳。“这句话蕴含了古人的什么经验呢?

一、\"日不晒根”

“日不晒根”这句话的通俗解释为:不要让太阳照射到房屋的墙根处。现代人买房子,首先看到就是房屋采光,适度的光照能给住户制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喜欢养绿植的家庭更注重采光问题,毕竟植物要依靠光合作用来生活。既然房屋的光照如此重要,那为何古人不想让太阳照到墙根呢?

现代城市的房子大多都是高楼大厦,农村也盖起了二层小洋楼。这种楼市结构的房屋本来就非常压抑,要是采光不好的话,人们就会有非常明显的憋闷感。古代与现代不同,古代人口少,房子都是一座一座的建,他们多用木头和泥土为原材料建房子,住在里面的人会感到无比的空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木头和泥土建的房子本身就不太牢固,太阳一晒,非常容易开裂。如果太阳照的是房子其他部位,人们还可以补救一下,但如果太阳照的是墙根的话,人们连补救的机会都没了。

墙根都塌了,房子自然也得跟着倒。房屋墙根照到阳光时,房屋的绝大部分地方也会受到阳光的青睐。适度的阳光让人心情舒畅,多余的阳光让人烦闷急躁,毕竟谁也不想被太阳暴晒一整天。

二、“口不吞阳”

“口不吞阳”这句俗语也和太阳有关,此处的口指的是门口,而非嘴巴。古代人注重宗族关系,对古人而言,去世以后进不了祠堂就是最大的惩罚。祠堂里供奉的是祖先牌位,这些牌位都是用木料制作而成,打开祠堂门让阳光照进去会损坏牌位,古人不希望这种事发生。

受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教导,古人孝顺长辈并且相信轮回。祠堂里面住的都是亡灵,许多人都是在吃完晚饭后才进去参拜祖先,他们认为亡灵照多了太阳不好。平常日子里,祠堂大门都是锁着的,以防光照进去影响到自己祖先的地下生活。

古代治安极差,“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是只有在盛世才会出现的场面。“口不吞阳”这句俗语提醒古人要记得锁门,不然进家门的除了太阳外,还得加几个小偷。立足于现代人的生活看这几句俗语,着实有些落后,但在发展缓慢的古代,这几句话就是生活的真谛。

三、古人的经验

现代的高楼大厦个个装备齐全,里面不仅采光好,还有空调、电视、加湿器、冰箱等供人享受的家电,完全不需要遵守什么“日不晒根”的俗语。有人对古代俗语抱有偏见,认为这些话都是封建的“老古董”,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抛弃在历史长河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能有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前人的努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总不能乘完凉后去谴责前人将树栽歪了吧。我们现在的确用不到“日不晒根”这样的经验,但我们也不能抛弃它。它能从一句俗语化身成为一段小故事,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人的生活。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这些话在关键时刻能提醒我们做出正确判断,不误入歧途。“前车之失,后车之鉴。”如果古人不把这些经验以俗语的方式流传下来,我们又应该去哪里借鉴呢?

总结:中华民族发展了几千年,在这几千年里产生了无数俗语。有的俗语因为落后而被抛弃,有的俗语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流传了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然后又将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流传给后人。古代封建社会的由于种种限制,生产力极其落后,在这种落后的时代,劳动人民依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生活,不得不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