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过百年青石板里巷,游走在古建筑群之间,一片片极具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化身为城市记忆馆,仿佛穿越到明清时期的繁华街巷。

这里,曾经是黄埔最繁荣的中心街区之一,又称文冲廻龙市,如今这片古建筑街区有了崭新的名字——广州·幸福里。

改造后的广州·幸福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福里占地面积约1.3万㎡,总建筑面积约8700㎡,包含文冲陆氏大宗祠和文冲炮楼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座历史建筑和2座传统风貌建筑等共35处古建筑,是广州最大的古村落保留地之一。

经过原址修缮以及迁移重建等改造方式,村民记忆中的风水塘、大榕树、陆氏大宗祠、文冲碉楼、文凤陆公祠等都被完整保留下来。其中,文冲陆氏大宗祠活化利用项目被列入2022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场馆之外,幸福里还叠加了一系列服务和活动功能,如文冲广东音乐曲艺社、善群堂龙狮协会等。

整个幸福里规划为三大布局。第一个片区,打造面向市民朋友开放的集展览、服务、培训、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阵地。为更好守护乡愁,文冲结合古村的历史底蕴和传统文化、家风文化、忠烈文化等特色,对古建筑群进行升级,成立了广东音乐曲艺社、善群堂龙狮协会、青年之家非遗传承基地等,方便市民在此开展文体活动,文冲村的非物质文化醒狮、龙舟、武术文化得以传承。

第二个片区,主打文化商业,通过文旅融合、特色店铺还原文冲廻龙市的热闹景象。肯德基、家塾·方块咖啡、十二小时书店等店铺各有特色,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而来,探店打卡。这里也是广州·幸福里人气最旺的一条商业街区,是广州又一“网红打卡点”。

幸福里第三个片区,作为文化名人工作室,以文化融合与文化传承为主。一指陶艺、幸福照相馆、乡愁馆、陆柳卿老师的工作室都开在此处。文冲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冲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保留古祠堂、私塾,老百姓就能参与其中并活化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把乡愁留住,把文脉传承下去。”

在保护中创新,在继承中活化。这座千年古村经过蝶变新生,带来了丰厚馈赠,赓续城市文化根脉,一解村民们的乡愁,幸福里既是文冲人记住历史、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又是焕然一新的广州文化城市地标。

新时代绽放新活力,幸福里的改造,既是城市更新示范项目,更守护了民生所需的城市文脉。随着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实现新旧功能转换?黄埔区文冲街再交答卷。

据文冲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幸福里的营建理念“修旧如旧、新旧融合”,在修旧如旧、外旧内新的修缮保护中重焕新的光彩。

在修旧如旧方面,保留了街坊里弄的城市肌理,最大程度保护了文冲的历史脉络和人文记忆。修缮约一万平方米的历史文化街区里,包含文冲陆氏大宗祠和文冲炮楼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座历史建筑和2座传统风貌建筑等共35处古建筑,引入了广绣馆(仕杰陆公祠)、乡愁馆(文炳陆公祠)、醒狮文化非遗传承基地(廷亨陆公祠)。

在新旧融合方面,为帮村民留下记忆,留住乡愁,2016年至2017年文冲以陆氏大宗祠和邵山书院为中心,将26处古建筑“打包”,1:1等比例还原,移建至文化广场水塘沿线,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让乡愁与记忆一同融入城市肌理,传统街区与非遗文化的共生共荣,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散发历久弥新的魅力。

幸福里历史文化街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放17万方集体物业

幸福里盘活经济账

把时间拨回到2009年,文冲石化路以西是黄埔区第一条整体改造的城中村,也是广州市2009年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这座有着近千年文化沉淀的古村落,地处黄埔临港区的核心位置,位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范围内,古村落的另一面,则是建筑布局凌乱,公共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城中村。

世居在此的文冲村民介绍:“这里原来都是密密麻麻的握手楼,在窗口手就能伸进邻居家里,隔壁说话听得清清楚楚,毫无隐私可言。采光通风也差,二楼以下常年不见阳光。”

而后,黄埔区政府公开招标引入万科集团合作开发文冲石化路以西城中村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51公顷。改造以文冲历史人文为基,自然水系为纽带,结合现代城市理念,打造商业、自然、文化共融的高品质综合居住区。

文冲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整个文冲石化路以西城中村旧改释放出17万平方米的集体物业,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高端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养老产业等。不仅为村民生活提供极大便利,还为文冲村集体经济增收至少900万元,随着产业园、酒店、商场的落地还为该片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解决了村民工作就业的问题。

政策推动

幸福里成为“黄埔旧改第一村”

城市更新,行之甚难。改造周期长、审批要求高、投资金额大和涉及多方利益主体角力。2019年黄埔区率先提出“城市更新10条”,首创“快批、快拆、快建”工作机制,大力破除建设审批环节繁复的“死结”,推动审批流程从60项压缩为3项,审批时间最快将从1年半压缩到3个月,打响了先行先试“第一枪”。

2020年,广州市提出“1+1+N”城市更新政策体系,明确了“去地产化”的总体方针,打破以项目为抓手的分散改造局面,将城市更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管理,引导环境治理、产业导入、文化保护等城市更新考核指标。

随着政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推进,城市更新的“黄埔模式”令人期待。在政策的推动下,文冲村旧改提速提质,围绕广州科技创新轴、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扎实推动市民生活空间、产业发展空间的优化提升。

一直以来,城市更新是广州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切口。今年以来,广州更是在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突破历史纪录,高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60%。面对广州城市更新任务最重的一年,全市将重点推进127条城中村改造,大力推动重点片区改造和继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以大建设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品质不断提升,助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

多重机遇叠加,向高质量发展奋力前行。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不容回避的命题。

与城市共生,与文化共融。幸福里作为“黄埔模式”的范式样本,为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保留历史文化遗迹,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居住条件,形成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双管齐下的新格局。

在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征途中,不断加大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力度,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留住乡愁、留住历史、留住文脉,形成了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新画卷。

文/陈诚

◎ 编审:余月

◎ 美编:彭一哲

◎ 出品:广东建设报全媒体内容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