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与西方的历史关系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伊朗与英国和苏联签署了协议,允许二者在伊朗境内运输武器和物资。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英国和苏联却没有按照协议撤离伊朗。这引发了伊朗的不满,伊朗开始呼吁英国和苏联撤军。然而,英国和苏联却联合起来,通过政变推翻了伊朗的民选政府,支持伊朗的国王重新掌权。
20世纪50年代,伊朗国王在西方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然而,在伊朗国内,这些改革被视为西方的干涉和控制,引发了反西方情绪。这种情绪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中达到了顶峰,伊朗的新领袖哈梅内伊宣称西方是伊斯兰的敌人,并把美国定为“大撒旦”。
随着哈梅内伊的上台,伊朗开始实行反西方政策。这一政策表现为,伊朗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联系被削弱,伊朗开始与苏联和中国等国家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此外,伊朗还支持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武装组织,与以色列等西方国家进行了长期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是否会加入西方行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反西方情绪
伊朗的反西方情绪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达到了顶峰,并在哈梅内伊上台后得到了加强。伊朗领导人认为,西方国家是伊斯兰的敌人,是伊朗的主要威胁。因此,伊朗不可能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入西方行列。
国内政治
伊朗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其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伊朗国内存在着强烈的反对派和保守派。这些派别在国内政治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利益,可能会影响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如果保守派掌握了伊朗的政治权力,伊朗加入西方行列的可能性就更小。
国际政治环境
伊朗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受到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如果国际政治环境比较稳定,西方国家对伊朗的态度也相对友好,那么伊朗加入西方行列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但是,如果国际政治环境不稳定,西方国家对伊朗采取了敌对态度,那么伊朗加入西方行列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总的来说,伊朗加入西方行列的可能性较小。伊朗在国内政治和外交上都倾向于反西方,特别是在哈梅内伊领导下。虽然伊朗在历史上曾与西方国家有过合作,但这种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伊朗国家利益的考虑,而不是出于对西方的信任或认同。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环境下,伊朗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紧张。因此,伊朗加入西方行列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伊朗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这种可能性也不是完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