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山说:“时代的每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我怀着特别复杂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茫:士兵日记》。

这是一段真实的战争史,这是一部从个人的视角去看待整个战争过程的叙事日记,然而,同时,它也是一本文笔非常优美的自传体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奔向未知的战场

1914年,一战爆发。英国根据英、法协议,需要派遣远征军奔赴前线。

当时,埃及是英国在中东地区的一个重要殖民地,为保护自己在中东的殖民地利益,同时保证中东地区的政治稳定和战略利益,英国派遣了大量的军队进驻埃及。

本书的主人公亚力克·特拉福德本是新西兰农场中一名普通的农夫,他爱他的家乡,爱他的家人。可是,平静的生活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战争给打破了。

正当年华的亚力克便和弟弟雷一起投入到这场所谓的“伟大的战争”中。

没有什么比战争更残酷了,亚力克离开家乡之前,对一切都感到很迷茫,他不知道未来等待他的是什么?

这位战士每天将日记本随身带在身边,哪怕在战壕里,在枪林弹雨中,他都会抽空记录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日记里所记录的,既是一位年轻士兵真实的心声,同时也是对惨烈战事的再现。

令我惊讶的是,他的文字竟然特别优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这位年轻士兵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入伍前:“山下,在小溪旁的平地上,唯一的生命迹象是小屋旁边的煤油灯散发出欢快的光芒,还有从烟囱中冉冉升起的手指般粗细的炊烟,在一排新生的白杨树上方层层叠叠,一缕缕轻柔地飘散。

我望着眼前粗犷的丛林景象,望着劳库马拉山脉的山脊逐渐隐没,无法想象在远方等待我的会是什么。”

家乡的景色如此优美,小伙子却要告别家乡,奔向完全未知的战场。他害怕吗?他说不上来。

02裹挟着上了战场

刚进入战争:“一到那里,我们立即受到敌军机枪手的“欢迎”。我们低着头沿着坑道狂奔,耳边砰砰作响......此时,我们不再感到负担沉重,一种强烈的兴奋感涌上心头,但也伴随着奇妙的平静。就在最惊险的时刻恐惧完全消失了,很多家伙把这当作了刺激的娱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士兵们要克服的第一道心理障碍,便是放下对战争的恐惧,他们得让自己兴奋起来,他们得时刻让自己全身心投入进来,不然怎么办?哭吗?害怕吗?退缩吗?

他们不能!他们必须尽快让自己假装“享受”这种血腥味十足的战场,哪怕是“装”,也得装得和所有人一样——英勇神武。

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了解到,英国本身并不想卷入这场战争。

当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时,英国曾经先后邀请俄国和奥匈帝国谈话,表示不想为一个塞尔维亚开战。

然而,当德国和法俄开战,欧洲开始厮杀起来时,英国知道这场仗必须得参加,否则自己的世界老大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当时,英国号称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素质最高的军队,而实际上,他们在参战时,英国远征军只有十万人。

当时的战争大臣基钦纳预感到这场仗很可能是一场持久战,于是,他便决定不断招募新的士兵加入到远征军的队伍中来。

亚力克和许多年轻人一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上了战场,他们从未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他们刚刚放下锄头,便拿起了枪。

03战后的阴霾

他是幸运的,他活了下来,弟弟雷阵亡了。

然而,他又是不幸的,当他回到农庄,战后的萧条导致羊毛的价格跌到了谷底。他带着劳作所需要的“违禁品”上了火车,结果,爆了!

生活本就极其拮据的亚力克要赔偿高额的费用给伤者,给车站。更为糟糕的是,亚力克犯上了严重的战后创伤应激综合症。

亚力克没有在枪林弹雨中被敌人的子弹打倒,没有因为战场上缺少食物和水而被吓倒,却被战后的萧条折磨得身心俱疲。他的焦虑和阴郁使得全家人都活得战战兢兢。

他的妻子艾薇被亚力克的焦虑情绪折磨得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状态,曾经一度想喝药自杀,幸好被女儿发现了。

亚力克的儿子16岁便退了学,父亲的粗暴剥夺了他快乐的童年。

战争虽然过去了,但是战争的阴霾却迟迟没有消退,它笼罩着整个世界,影响了好几代人。

这就是真实的历史,这就是真实的战争过程,无论是战争中还是战争后,都只会让人感觉到迷茫无助。

战争一定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灾难,这个过程中赢家也是输家。一战导致了1,5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无数的家庭流离失所。

04结语

作者有着细腻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力,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血腥之外的自然风光,无论人类如何争战,大自然永远不言不语,静静地观望着你们自相残杀。

当读到书中作者所描写的静谧时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之时,我是多么希望这些场景的背后没有战争,那该是多么美妙的生活画面啊!

可惜,人类的发展史总是伴随着各种争斗。

如今,世界依然有战事,局势也变得有些扑朔迷离。希望冲突早日结束,也希望西方那些好战者都读读这本《茫:士兵日记》,如果书中的人物换成他们的家人,他们还会如此狂妄叫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