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集体“沉默”的背后,是对所谓的原则视而不见,故意逃避。

据塔斯社报道称,俄罗斯提交的呼吁安理会秘书长成立国际委员会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事件的决议草案被否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决议得到三个国家的支持,十二个国家的弃权,虽然无人反对,但根据程序而言未能获得所需的九个支持票。

这样的国际闹剧并不罕见,而大多数的始作俑者都是美国,这次也毫不例外。

从该草案决议递交的那刻起,便注定会被否定的结果。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瓦西里·涅边贾表示称,俄方不打算再次提交该决议草案,因为各国对此的现实态度已经十分明确。

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后,俄罗斯与西方开始互相指责,因为这很明显是一起极具政治意图并经过精密筹划的破坏行动。

如果罪名被坐实,策划方要背负破坏欧洲超大型基础设施的法律责任,这将是赤裸裸的恐怖主义。

因此,这件事从爆炸那天起,便注定不会有实质性的凶手为此买单。

至于摊开在公众眼前的真相,也是几经转折。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料称,美国白宫、五角大楼以及挪威军方共同策划了此次袭击事件。

后美德两国又放出消息称,是一个亲乌克兰的非政府组织为始作俑者,并暗示基辅可能提供了相当程度的帮助。

这件事被抛出了许多烟幕弹,作为旁观者,似乎已经不再关心谁才是真凶。

俄罗斯此次在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真实目的并非要求国际社会进行公开、透明的调查,而是要让全世界看到西方国家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真实嘴脸。

相关调查并非没有展开,丹麦、德国纷纷组成自己的调查组,甚至还邀请俄方运营商共同参与。

只是在西方牵头下,该结果难以还原真相,俄罗斯参与署名反而会协助西方转移焦点。

西方的霸权嘴脸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但此次事件又有些蹊跷地方。

首先,事件发生时,欧洲应该是处于一脸懵的状态。

如果法、德事先得知“北溪”天然气管道将被爆破,一定会想方设法阻止,最不济也将出面警告。

哪怕在政治层面上可以达成默契,但欧洲若提前知晓此事,定会储存足够的能源。

从欧洲的反应而言,压根没有提前准备,只能仓皇应对能源短缺的窘境。反观美国油气大亨趁火打劫,以极高的价格对欧洲兜售石油与液化天然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后,俄欧都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显然西方霸权阵营已经出现分裂。

其次,欧洲之所以愿为美国遮羞,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从西方根本利益而言,美欧短期内难以割舍,无论是在防务还是金融资本方面,亦或是价值观上都无法分离。

欧洲即便出面指控美国,结果也是谁都讨不了好,难不成美国会免费提供油气?

“北溪”事件到此可以画个句号了,继续闹到国际层面,也无非是舆论攻击。

我个人认为,“北溪”可以尘埃落定,但欧洲应该铭记此次事件,再认真思考欧洲是否真的实现“独立”。

法德本想在英国脱欧后,实现欧洲大陆一体化,甚至想摆脱北约,另起炉灶。可惜这个图谋很快就被挫败,外因是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导致俄罗斯再次成为欧洲的战略威胁。

内因则是东欧国家认准的老大是美国人,法德根本无法提供最基本的防务保障。

俄乌冲突更是大大增加东欧国家的不安全感,而且在动荡之际,无论是东欧还是西欧,都不得不抱紧美国的大腿。

退一万步讲,做美国的盟友更像是“庞氏骗局”,先进的人能吃肥肉,后进的人只能吃啃骨头。

一旦霸权运行的齿轮卡顿,美国率先下手的必定是盟友,英国、加拿大、日本、欧洲和瑞士刚刚遭遇了一波洗劫。

前阵子五国央行宣布货币互换协议,标志着美国收割韭菜的镰刀暂停,暂时放缓了对这五个国家或地区的吸血行为。

未来的形势又将如何变化,我们静观其变,但我们呼吁各国遵循联合国原则与国际共识。

局势动荡不安之下,类似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瑞士信贷爆雷等黑天鹅事件将不再显得稀奇。

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局势。